宁安只笑了笑。
汪大娘又吸了吸鼻子,“整个镇子,估计也就你家和镇将家夫人用得起。”
宁安知道,镇子上的日子都不好过。
早晨,一人一碗羊奶,搭配葱花饼和烤面包。
羊奶加了一撮茶叶后,又滴了几滴醋,果然喝着没有腥味。
不过这时候的醋,不像现代分的白醋、米醋、陈醋,这时候就一种醋,颜色深。滴了三四滴,奶的颜色就被染的黄。
还是用杏仁好。
一会得记得在小本本上再添上杏仁和茶叶。
她的本子是她爹给她做的,用纸裁成五寸长三寸宽大小用线缝在一起,方便她写字。
写字的笔也是特制的炭笔,为了不把手染黑,还专门缠了布套子。
她娘还按照她的要求,给她封了个大的斜挎包和双肩包。她平常出门的时候会装上她的一套东西。
其实,镇上有家本地人,做馕的手艺不错,在小街上租了个小铺面卖馕,卖的价格实惠,一个馕三文钱,够三四个人吃。
养羊养牛的人,每天家里喝奶,会买上馕一起搭配着吃。
宁安也去买过,刚出炉的馕,又软又酥,非常好吃。
不过一放凉了,味道就不太好了。
而且他们家饮食还是按照老家习惯,吃馕的时候少。
如果明年养羊了,母羊生崽后就可以每天早上买个热馕,用奶泡馕了。
说到王,宁安想起她家的牛,这么久了,她一直没留意过两头牛是公牛还是母牛,还有那头驴。
要是有母牛,那她家就可以繁殖小牛了,那是无本的买卖啊。
宁安想着事情的时候,眼睛会直。
蒋英看坐在斜对面的孙女,就知道她又在想什么事。
老头子昨天可给她说了雪橇和滑雪板的重要性,她跟着在一群官太太中混了那么久,敏锐度还是培养出来不少。
换别人,光凭这两样,不说做个几品官,在工部混合六七品还是没问题。
要在以前,对他们家是锦上添花,现在只能将功劳拱手让人。
孙女被告知他们将功劳按在营里营造坊头上,可能自家只有一点赏银能到手。
她也一副不在乎的模样,每天只乐呵呵的操心家里的吃穿用度。
夫君说了,孙女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宁安要是知道她祖父母的想法,肯定会扶额。
不是她有智慧,不是她多淡泊名利,只是她只对钱感兴趣而已。什么做官、赚钱都只是为了生活的滋润。
在京都也好,在惠远也好,只要平安健康,吃喝不愁,她就满足了。
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邱阳套了车去木匠家拉滑雪板,顺便让木匠来一趟,量量尺寸,定做洗脸架、衣帽架等。
他们也订做了雪橇,不过木匠最近活多,还得一段时间。
他们家自来了惠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木匠家了。
木匠家的人,见了他们都笑呵呵的。
宁安心里暗道,能不笑吗,财神爷呀。要是有人老给她送钱,她准奉上标准的露八颗牙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