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风雨大宋完整版 > 第46节(第2页)

第46节(第2页)

一杯酒下肚,杜中宵抬头一看,才发现三盘肉片都已经见底,众人还意犹未尽的样子,急忙又让柴信端了两盘出来。肉片上桌,杜中宵才道:“今日宰了一只羊,除了捡好肉切了这些肉片,剩下的连肉带骨一起煮了。现在想必已经酥烂,一起端上来吧。辛苦了几日,大家一起好好补一补。”

柴信应诺,转身到了屋里。不一刻,与一个随从抬了一个大盆出来,里面满满的都是羊肉。

程县尉看得两眼发直,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刚才见只有三盘肉,生怕少吃了,涮的时候半生不熟就塞进口里。哪里想到,肚子有了饱意,杜中宵又搬了一座肉山出来。

第43章示之以恩

肉端上来,刘几微微一笑,随手把一盘肉片放在自己的面前,装肉的大盆推了推。杜中宵看见,才猛然想起,今天作客的这几个人并不都是天天能吃起肉的。他是用自己前世的习惯想问题,今天在座的都是州县实权官员,收入自然不成问题,只有吃得好不好,哪里有饱不饱的问题。刘几这一个动作,才让杜中宵认识到自己错得厉害。

这个年代的县级官员,除非是像顾知县这种京官,不然只能当前世的乡镇干部看待。他们的生活水准,放到杜中宵前世的困难时期,家里的孩子多一些,吃不上肉不是很正常吗?那个年代也是一样。就像不能想当然地以为什么时候羊肉都会比猪肉贵,也不要想当然地用自己前世的生活习惯来套这个时代。这个年月没有双职工,每一个官员要养一大家子,吃不起肉简直太正常了。

想到这里,杜中宵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还是被常识所误,对很多事情认识不清,连带对时代的认识也会出现偏差。前世是工业社会,自然而然很多认识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甚至都忘记了农业社会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了。仔细想了想,虽然此时外有强敌,与党项的战事刚刚缓和,但社会整体上还算安定。真要用自己前世作比,大概就是刚建国不久的时候的消费水平。

依着杜中宵前世的想法,州县实权官员,哪怕俸禄低一点,手中大权在握,随便抠一点出来,日子也一样过得富得流油。现在醒悟过来,才知道远不那是那么回事。自己前世,经济不好的年月,有多少下层的官员可以靠着贪污,天天大鱼大肉?除了少数几个职位,还真做不到。

这个年代的官员当然没有前世那个时期官员的觉悟,但也绝不是为官必贪,越是底层,贪污的官员比例越是不大。原因很简单,不在于官员的个人操守,而是他们缺少贪污的渠道。

宋朝对地方的收权,最重要的就是财政权,没钱你贪什么?县里面连公使钱都没有,收上来的几乎全都账目清楚,要交到州里去的。把这笔钱凑齐都难,哪里还有多余的让你来贪?

看着程县尉拿着一大块羊肉在那里啃,杜中宵开动脑筋,想想他有哪些可能来钱的渠道。想过来想过去,只有在告状刑狱上作文章。可惜,下面的公吏勾结起来,把这笔钱已经吞掉了,渣都不剩给这位县尉。哪怕程县尉知道,也一点办法都没有,难怪收拾马蒙一伙他这么起劲。至于想着地方大户孝敬,那就更是做梦。依着宋朝的制度,地方的势力人家,要么是马蒙这种黑白勾结,一手遮天,根本就不怕县里官员的。要么就是老实巴交,依着正常施政就被坑得倾家荡产的,哪个有钱给你?

悄悄把柴信叫过来,低声让他把剩下的羊肉打包,一会悄悄给程县尉带回去。做官做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外面看着威风八面,结果家里酒肉都不常有。也难怪范仲淹不只一次提到过,此时官员的待遇太低,一让他主持朝政,便想方设法提高官员待遇。范仲淹登第名次不高,出仕为司理参军,是真正从最底层做起来的,而且出身贫寒,最清楚这些底层官员的难处。

农业社会,跟自己前世的工业社会是不同的。杜中宵心里默念几次,再次提醒自己。很多他前世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特别是基层没有财政权,完全是两个世界。

等程县尉一大块肉吃完,杜中宵举杯道:“过了今日,把与马蒙沆瀣一气的人抓起来,我们便为地方除了一大害。此獠一除,地方上当能清静一段岁月。来,且饮一杯!”

众人饮了酒,郑朋叹了一口气,不无感慨地道:“过了今年,来年二月我便任满,惟愿把这一件案子做得漂亮,换个富庶地方为官。前些日子,范、韩二位相公主事,官员升迁有新章程,也不知道到底是祸是福。惯例我该远任,奈何家母年老,若是到两广川峡,老人家哪里走得动?”

刘几微微一笑:“司理安心,只要本案料理明白,知州相公岂会对你坐视不理?不要说到富庶地方为官,一封荐书,升为京官也是寻常。”

郑朋眼睛一亮,急忙举杯:“谢通判吉言!”

说完,一饮而尽。

新人新规矩,范仲淹提出来的改革措施,反应到吏治上面,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提升了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不只是科举,官员的升降也一样,强调保荐的作用。官员任满,有大臣保荐便升,无则展期。亳州的知州是韩亿,带资政殿大学士的重臣,这种制度下他的意见比以前重要多了。

提起这些改革措施,杜中宵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高标准,严要求,从理论上讲,范仲淹的想法当然没错。若当官的人人都是正人君子,他们所引荐的也当然是君子,何愁天下不治?只是这种事情想想可以,现实中根本没有可行性,杜中宵的印象中历史就没有证明过这一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真君子伪君子,谁有火眼金睛能看清楚?此时开始的君子小人党争,在政治上实在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

把这些事想明白了,杜中宵不再在这上面纠缠,不再乱想,一样与郑朋喝了一杯。

又饮几杯酒,杜中宵才道:“通判,扬州王签判来的公文里面,提了一个柴节级,是州院里的一个虞侯。前些日子把他调来巡检寨听用,为防走漏风声,一直没有动他。此次收网,把与马蒙有关的一应人等全部收押,是不是也审一审他?”

刘几摇头:“不急,此事暂且当作不知,让他做本职之事即可。郑司理,你找几个绝对信得过的吏人,与这个柴节级一起,看他行事,一一都记下来。等到事毕,看审出了哪些事情,再突然拿下,就在巡检寨里用重刑!这个柴节级到底犯了哪些案子,做了哪些事情,一件不漏,全都问出来!”

郑朋吃了一惊,急忙问道:“为何要如此处置此人?不知通判——”

刘几道:“依扬州王签判公文,那里犯案的宋四公,便是由此人介绍给马蒙的。可我们一直查到现在,所有的案子都没有出现过此人。哼,我是不信这样一个人没犯过事,那么,就只能是手段高明。他是州衙里的老吏,知道的事情是别人不能比的。回到州衙,此人必定有同党,想再查明白就难了。既然已经把他调到了这里,那就不要放过了。——司理,你掌刑狱多年,让人开口总有办法。一个积年老吏,又一直在州院和司理院,什么没有见过?你要多费些心了。”

郑朋拱手称是。他算是个老猎人了,想不到这次遇到了个老狐狸。

第44章闲情

月朗风清,一轮圆月高悬,远处的汴河在月光下波光粼粼。

今天永城县里鸡飞儿跳,不只是衙门公吏,一些游手闲汉只要涉案,也全部被抓了起来。一时间家家闭户,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直到满大街贴了告示,说是官府捉拿人犯,直到傍晚路上才有了行人。

巡检寨的士座征用了汴河上的渡船,不停地向对岸运人。

寨子后院里,杜中宵与刘几相对而坐,中间放了盆炭火,默默考着火。苏颂坐在一边,手中拿了一册古书,神态安详。现在是审案的时候,并不需要他们参与。

听着外面人喧马嘶,刘几道:“今夜只怕外面的人要忙一个通宵了。左右无事,听说推官新收了一个小妓,弹得一手琴,不如出来弹一曲。”

杜中宵道:“如此最好。我不通音律,正要通判指教。”

刘几微微一笑,没有作答。他所学甚杂,精通音律,在这下点上倒也不用谦虚。

不多时,曲五娘抱了琵琶,带了小青出来,就在院中摆好古琴。在同级的官员中,杜中宵算是家境非常宽裕的。自进了杜家,曲五娘和小青都养尊处优,比前些日子又自不同。

两人上前行了礼,刘几问道:“听闻你们技艺高超,不知擅弹哪些曲子。”

曲五娘福了一福,挑了几个流行的曲子说了。

刘几笑道:“这些曲子太过俗了些。若是日间同僚饮酒,弹这些曲子,唱支小词倒也罢了。今夜月朗风清,再弹这些,岂不污人耳目?我前些日子制了一要支《梅花曲》,虽不甚精,胜在没有俗气。你取琴来,我弹过了,你们自行琢磨。”

小青上前把琴摆在刘几面前,躬身退下。

杜中宵出身底层,家中没有这个环境,后来又无名师教导,缺的就是这种文艺修养。见刘几一时兴起要弹琴,忙让人焚了一炉好香。

一声悠扬的琴声响起,划破了宁静的夜叮叮铮铮中,好似一画水墨画在面前展开。

杜中宵对音乐一窍不通,只通凭感觉分辨出来好听不好听,其中妙处,就一无所知了。见一边的苏颂正襟危坐,便也学着敛气凝神,听刘几弹琴。

读书人可以不懂乐器,但对乐理都有涉猎,这本就是他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时候,科举都会考相关知识,不过大多都比较浅显就是了。自太宗皇帝起,真宗和当今皇帝都精通乐理,在宫中新制了许多曲子,不少流传民间。这个时候越来越兴盛的词曲,便与太宗制乐有关。

自从收了曲五娘和小青在家里,杜中宵偶尔也跟着学了些乐理知识。奈何他在这方面天资有限,那两人理论知识又差,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