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风雨大宋完整版 > 第47节(第1页)

第47节(第1页)

杜中宵偶然接触了这些知识,便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不过由于前世影响,杜中宵在音乐上的兴趣和知识,不是偏向艺术方面,

而更加偏向于科学方面。

这才是音乐吸引杜中宵的地方,中国古乐,本就是科学体系的一部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度量衡的统一,其中就有律乐的统一。从尺度到容量,与特定的乐器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依杜中宵前世的做法,要统一度量衡,首先应该定出标准长度,再定出标准时间。如用光速、原子钟、水等等物理量,定出来通行全球的标准。这个年代则是另一种办法,以律生尺,以钟定容积,从而出来一整套的度量衡。以杜中宵有限的知识来看,以这个年代的技术水平,精度比自己前世的方法要高。

真正的音乐家都是科学家,这才是这个年代音乐的魅力。便如一边的苏颂,所学甚杂,历史上留名的大科学家,对音乐就同样不陌生,在那里听得津津有味。

听着悠扬的琴声,杜中宵回想着自己前世的知识,好像工业革命初起的时候,很多科学家的艺术素养都不错。按照前世的说法,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按这个时代的认识,艺术与科学本就相通。

别人在感受着艺术的魅力,杜中宵却不由自主的,由音乐的频率和音色想到了音叉,想到了音高和音频,想到了大量频率不变的特理现象,想到——

正在杜中宵胡思乱想的时候,刘几的琴声戛然而止,余韵袅袅。

众人纷纷叫好。

刘几微一抚琴,对一边听得入神的小青道:“一曲听罢,可否试着弹奏一曲?”

小青行礼,上前取了琴放在自己面前,弹奏起来,有些青涩。

刘几哈哈大笑,并不为意。他做的曲子并不复杂,随口提点几句,小青弹得便顺畅起来。

看着小青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弹琴,杜中宵面带微笑。这些日子,自己没事也听小青弹一曲,终于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便如音乐分雅乐和俗乐,其实科学技术也是分两部分的。一方面偏科学,如同雅乐一样是雅学,另一面则是技术,便如同俗乐一般。科技的发展,其实是由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发展兴盛起来的。自己前世所受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科学雅的一面略过不提。

一越千年,杜中宵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这个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可怎么发展科学技术?用前世学来的观点,好似应该大建工场,依靠技术工人。直至建技校,不断地把聪明之士送到工厂里去。

经过了这些日子的音乐熏陶,再去回想前世学过的欧洲科学进程,便就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欧洲的科技发展,同样是分两条线进行的。一条线是上等贵族的支持下,做各种实验,进行理论研究,不断地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另一条线,才是工场里的技术工人,在利益地驱动下改进生产技术。资本家为了更高的利润,充满热情地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才奏响了工业革命的乐章。

杜中宵不知道欧洲的科学研究这雅的内容,与音乐有没有关系,或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了其他的形式。但在中国古老的传承之下,科学与音乐结合,却大有可为。

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天然会压制排斥科学,这种说法听听就好。前世那样教育,是在已经落后挨了打之后,总要给出来个说法。最少在这个年代,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是对科学技术最友好的文明体系,只看自己能不能发扬光大。

第45章邪教

刘几曾经问杜中宵,此次永城大案,该当如何办理。杜中宵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从严、从快、大重,广抓广判,少杀多流,抓大放小。刘几听了,哈哈大笑。

这是杜中宵从前世的严打得到的灵感,一被问起,几乎有一整套理论。

这种案子,最忌选择性执法,以为抓几个人重惩之后吓一吓就好了。这样做,要不了多久就会死灰复燃。斩草除根的办法,是横下一条心,不计后果,涉案必抓。把产生这种黑社会的土壤深犁一遍,一切都从头开始。哪怕刚开始的时候会艰难一些,对未来却有无穷好处。

从永城大规模抓人之后,司理参军郑朋带着程县尉等人审理,苏颂带着顾知县检法条,杜中宵依法断案,刘几核准,几个人流水线作业。流刑以下,全部都在巡检寨里解决。

看着三人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出巡检寨,站在院里晒太阳的杜中宵对身边的苏颂道:“还好现在是冬天,没有什么活计。不然,这几天不知多少人挨了板子,附近农活都耽误了。”

苏颂叹了口气:“这几天真是开了眼界,不是这个机会,哪里想到乡下会有如此多的案子。从盗墓扒坟到偷鸡摸狗,能够想到的,向乎都有人犯过。听几个老吏说,许多官员一辈子也审不了这么多案。”

大规模地抓人,整个永城县都笼罩上了紧张的空气,几乎人人自危。甚至于有附近老实巴交的农民被吓得狠了,几年前跟人打过架,也心惊胆战地来投案。按照杜中宵定的原则,只要来投案的,一个也不放过。哪怕随便打两下,训戒也一番,也一定要办理。

看着三人出了寨门,杜中宵道:“其实这几日办的案子,大多都可以置之不问。其中不少是邻里纠纷,人活着,这种事情总是难免。之所以有案必办,是让这里的人长长记性,国法不是放在那里看的。看起来是不少平常百姓挨了打,实际上对他们是好事。出了事告到官府来,总强似他们在乡间,找个大户替他们评理决断。大户找得多了,总有一天又出一个恶霸来。”

苏颂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杜中宵说的这话也对也不对,要看面对的环境。只是永城这里已经开了头,现在收不住手了。

正在两人站着说话的时候,司理参军郑朋从急匆匆地出来,问杜中宵:“通判何在?”

杜中宵道:“昨夜通判害酒,此时未起。不知司理有何事?”

“柴本山那厮招了,果然陶十七一案与他有关!”郑朋出了一口气。“此案不只是谋财害命,还牵涉到附近‘香会’。此为朝廷严禁,党徒不少,也难怪他的案子如此难审。”

杜中宵与苏颂对视一眼,忙对郑朋道:“司理里面说话。”

几人一起到了官厅,郑朋才详细说起柴本山的案子。他因为公事,与附近的江湖人物接触较多,人又伶俐,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附近州军,只要有人犯了案,多到他这里来寻求一个庇护。柴本书不过是个州衙的低级吏人,按说不该有如此本事。能够做到这一步,因为他还有一个秘密宗教的身份。

自晚唐五代起,与亳州相邻的陈州便是秘密宗教活动的中心,五代时曾有一次大动乱。此风一直不能根绝,周围的底层民众,很多都是这些秘密宗教的信徒。杜中宵的家乡许州其实也有,只不过他是耕读传家,跟这些接触不多罢了。

这个年代各种五花八门的宗教遍地,这不稀奇,杜中宵前世一样如此。历史总是相似的,杜中宵前世怎么对付各种邪教的,这个年代也相差不多。

此时北方的秘密宗教,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弥勒教,以河北路为中心。再一个是摩尼教,或者称为明教,又被称作吃菜事魔教。以陈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摩尼教系统,其组织为集经社和香会。

杜中宵受前世武侠小说的影响,一说起邪教,便就自动脑补出组织严密的教会,神秘的教主,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大部分的秘密宗教,其实就是百姓的互助组织,披上了宗教的外衣而已。只有机缘巧合之下,才会演变成大规模的动乱。宋朝有两次宗教起事,一次是贝州王则的弥勒教之乱,另一次则是方腊的摩尼教之乱,恰巧是这两大系统。

陶十七的案子其实并不复杂,他父亲回城筹钱,不知怎么就牵扯到了“香会”里面。因为“香会”有教众互助的传统,陶十七的父亲入会,借此筹到了给马蒙的钱。只是好死不死,聚会的时候认出了与会且有一定身份的柴本山,兴冲冲地上去打招呼。

柴本山是州衙公吏,参加“香会”本就违法,还与其他州的头目有勾结,涉及密谋造反。柴本山被陶十七的父亲认出来之后心虚,怂恿陆虞侯灭口,后来也是他把案子压了下来。

听郑司理讲完,杜中宵沉吟一会,道:“司理如此郑重,是不是因为柴节级事涉谋反?”

“不错!其他倒还罢了,这些教众要谋反还得了?此是大案,不得不谨慎行事!这些年来河北、京东州军,不时有教众以妖法蛊惑人心,我们不得不防!”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有秘密宗教的地方,造反就没有断过,特别是弥勒教。弥勒教的教义就是弥勒降世,重开世界,甚至出现过大乘法庆杀人成佛这种奇葩。

苏颂学识颇杂,佛道皆通,听说与秘密宗教有关,便详细询问郑朋,看其教义。

杜中宵坐在一边,隐约记得这个时代好像有一场与宗教有关的动乱,但却不是这里。依他对这一带集经社和香会的了解,并不执着于造反,而且这几州之地也没有动乱的社会基础。没有特殊原因,这种事情不能看得太重。不要说这个时代,杜中宵前世,打着造反旗号的邪教不知道有多少,大家见怪不怪了。

想来想去不得要领,杜中宵问郑朋:“司理,柴本山有没有交待,是与哪些地方的教众勾连?”

郑朋想了一会道:“按他招认,多是往东北去,徐州、齐州一带的。”

杜中宵一拍掌:“那一带与我们这里不同,盛行的不是‘香会’,而是弥勒降世。弥勒教的人善会幻术,蛊惑人心,而且以造反为业。司理,你仔细审一审柴节级,让他招出与他勾结的人物,移文那几个州就是。至于我们这里,当再商议,不要闹得人心惶惶。”

苏颂点了点头:“不错,依这个柴节级招供,其信奉的混杂明教与弥勒教,纠缠不清。此事我们还是小心行事,既不要出了反贼而不知,也不要过于株连,祸害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