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我远点。
角色A
很重要,你一定要听。
角色B
让我走。
角色A
你一定要听。
角色B
闭嘴,走开。
角色A求角色B三次听他说话,但她几乎用同一语言拒绝他“谈谈、听、听;离我远点,让我走,走开”。有些编剧会用同义字,或将行动反应扭转,相信文字的重组会改变节拍。这种重写,把拒绝变成行动,乞求变成反应:
角色B
你站在那里就让我不爽。
角色A
我又没烦你,我只是想和
你说话。
角色B
我已经听够了。
角色A
你一句话也没听哩!
角色B
因为我受够了你的鬼扯。
角色A
相信我,不是鬼扯,是真相。
就这样没完没了。完全相同的拒绝乞求,不管是不是用原来的字句,没有变化,也没推进。
文艺范的编剧常会维护重复的节拍,说重复与生活本质相像。这是真的。人说话是会重复再三,但单调会了无生气。我认为写实只是美学的一种风格,增加可信性的技巧之一,而并非创作洞察力的代替。毕竟,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非用复制的方法寻求写实而已。
最大的罪恶是烦闷,任何无聊重复都该剪掉。这条消灭法则(适用于艺术和生活)指明:经验重复越多,效果越小。第一个冰淇淋好吃,第二个就没那么好吃,第三个就快吐了。事实上,重复会丧失力量,起反效果。
重复常落于三种形态:第一时间艺术家用了个新技巧,有其效果。如果他马上重复,就只有一半效果了。如果他笨到要试第三次,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变成绕到后面踢自己一脚。
假设你要写悲剧三场戏,都想让观众哭。请问结果会如何?第一场戏观众哭了。第二场只吸吸鼻子,第三场他就笑了。不是说第三场不悲痛,也许它是最悲剧的,但你已挤干了他们的眼泪,他们觉得你太可笑,也不敏感,竟然要他哭三次?所以悲剧成了喜剧。
回报递减原理适用于所有故事形式和内容——欲望和冲突,心情与情感,影像和动作,字与句。
重复之节拍总会伤害初稿。为什么?因为一开始,编剧仍在找寻简洁、角色专属的语言,用单一的说话回答来捕捉动作反应。然后慢慢地,他重复同样的节拍,用的是不同的词,以为用量代质,自己骗自己说重复是强化意义。但事实上,效果恰恰相反,重复会使意义琐碎。
那怎么办?
千万别妥协。好编剧会一遍遍搜刮他们的知识和想象,直到他们找到完美选择。
他们一稿一稿地写,经常即兴创作,反复推敲对白,进行各种尝试,开口沉吟念诵,然后,才用笔写下来。
看着窗外做白日梦不是创作。美学选择唯有落到纸上才有生命。不管一句对白多平庸,先写下来。写下每一个在你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句子。别等着你的天才突然醒过来送你一份礼物。不断地将想法从头脑中移出,做出完美选择,带入现实世界,落于纸上。那就是写作。
就算是最有经验的编剧也会有碰壁的时候,看着节拍,意识到这场戏的这动作反应节拍不存在完美选择。这时他们得当机立断,别拿头撞键盘了,做决定吧!
他们会去看看所有写下来的不完美选择,问自己:“哪个是最好的,有没有可能混合几个不完美,成为更好的选择呢?”
也许最后的选择并
不理想,但至少它是接近的。编剧们会接受今天的这个结论,并寄希望于下几稿中出现更好的选择。但是现在,要修剪掉重复的枝节。
◎残缺的对白
最好每句台词都写得完美,适合角色和时间,让编剧的意图马上被得知。残缺的对白就好像一场戏里路上的电线,绊倒读者观众,迫使困惑的他们重读、转身,甚至问旁人:“他说什么?”有三种失败对白是表达不清的:模糊不清的意义、错失时机的意义、错失时机的提示。
○模糊不清的意义
名词对应物体,动词对应行动。名词和动词所对应的范围之广,跨越了最宏观的宇宙和最细微的具象,从广义泛指到具体特指皆有。一般来说,明确的名词和动词倾向于削尖意义,而泛指的名词和动词经过形容词和副词的修饰,倾向于模糊意义。
想想这船坞的景象,一个新手努力在修帆船桅杆。来了一个老工匠,他看了看,给新手建议。以下哪句台词更能当即清晰表意:“用力善用一个大钉子”或者“锤一个长钉”?
当然是第二句。第一句正式得有点不自然,它迫使读者观众思考其意义,因为钉子包括几十个不同锋利度,形容词“大”可以指大过几寸的任何钉子,“善用”是个模糊的动词,副词“用力”更画蛇添足,总之第一句话得转几下才搞得清。
所以我们学到:对应具体物体
和行动的对白台词,最好立即以清晰、具体的意向表达含义,使人理解。因此,除非你本来就要神秘耍暧昧,否则避免那些带着形容词和副词的泛指名词、动词。
○错失时机的意义
当一个说辞发生意义,读者观众就会吸收对白的动作,往前目击场景另一边的反应。错失了这个时机的对白会扰乱动作反应的节奏。如果常常这样搅乱兴致,会让读者丢掉剧本,电视观众转台,剧场观众趁中场休息溜走。所以在寄出作品给全世界以前,仔细重读对白,如有必要,大声念出来,研读每句对白,聆听意义的准确时刻。
太晚:当说白絮絮叨叨言不及义,读者观众会有两种可能反应——丧失兴趣跳过此段,或早在意义到达之前已自行猜中。然后无聊地坐在那儿等一个虎头蛇尾。
太快:当说白以意义开头,后面拖拖拉拉,那么兴趣就很快消靡。读者跳过后面,观众转而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