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罗伯特麦克洛斯基作品 > PART TWO 瑕疵与修改(第6页)

PART TWO 瑕疵与修改(第6页)

马克西姆斯

(咆哮)

那么他去杀皇帝啊!

露西亚

我曾经认识一个人,高贵的人,有原则的人,他爱我父亲,我父亲也爱他。这个人效忠罗马。

马克西姆斯

那个人已经死了,你弟弟干得干净。

露西亚

让我帮你。

马克西姆斯

是,你能帮我,忘了我再也别来了。

(大叫)

卫兵,这位女士说完话了。

露西亚噙着泪水,离开。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四章辩说,剧场看戏最大的愉悦是学习,透过表面行为看到底下真实的人性。所以如果你用台词把角色没说出来的需要和情感变成有意识的宣告,如果你像上述这场戏一样平铺直叙地写,就遮蔽了观点,也剥夺了读者观众应有的乐趣。更可怕的,你还把生活写虚伪了。

生活本来就有各类困境。我们总会本能地找出托辞和技巧,在深藏于潜意识中痛

苦又说不出口的真实边打转。我们很少面对面,开放而直接地说出我们最真实的需要或欲望。常常兜转到另一个人或借第三条路来达到目的。

因此,为了补救写在鼻子上的写作,你会在直接冲突之外找到第三者,将两人对话改写成三边对话。

◎三边对话

三边对话,我指的是冲突中的两个角色,以第三者作为争斗之出口。

举例:

威廉·肯尼迪的小说《腿》,说的是黑帮分子“杰克·腿·戴蒙”的故事。第三章,杰克回家,他的太太爱丽丝与他吵架。他的两个狗腿,阿克西和福哥地已经告诉爱丽丝,他俩养的两只金丝雀,有一只被杰克用他情妇的名字玛丽安命名。下面这场戏中,两只金丝雀就是第三者。叙述者是杰克的律师:

我们还没走进屋内,就听到爱丽丝大叫杰克:“请你来这里!”她站在前廊,阿克西和福哥地静坐在沙发上。他俩不言不动,既不看爱丽丝、杰克,也不看我。我们一进去,他俩就往外走。

爱丽丝打开鸟笼问杰克:“哪一只你叫它玛丽安?”

杰克马上看着阿克西和福哥地。

“别看他俩,他们没告诉我,”爱丽丝说,“我只是听到他们聊天,是这只头上有黑点的吧?”

杰克没说话也没动,爱丽丝把黑点的小鸟抓在手上。

“你不用告诉我,这黑点意思是黑头发吧?是吧?是吧?”

杰克啥也没说,爱丽丝扭断了小鸟

的脖子把它丢回鸟笼:“这就是我爱你有几分!”她边说边经过杰克往客厅走。但杰克抓住她拖她回来,伸手抓起另一只鸟把它捏死,并把那只还在抖动、眼睛流血的鸟塞到爱丽丝胸中,“我也爱你!”他说。

金丝雀的事就都解决了。

当文斯·吉里根向联播网(NBC)提出长寿美剧《绝命毒师》的企划案时,他的大纲标语是“万世师表变成疤面人”[99](Mr。ChipsGoesScarface)。主角沃尔特·怀特,面临生命各方面各层次的多重冲突,应付着一大群各类敌人。虽然建立贩毒帝国似乎是怀特的梦想,但吉里根大部分时间都在拍他的隐藏身份毒枭海森堡。打第一集开始,沃尔特的欲望、恐惧,他的行动和反应仅是为了表现海森堡的搏斗。海森堡要掌控沃尔特,取得终极胜利。海森堡就是《绝命毒师》之第三者。

萨尔曼·鲁西迪之小说《午夜之子》[100]是一个寓言小说。主角西奈有异能心电感应。但调节故事冲突的第三者并非超自然现象。相反,鲁西迪把西奈的每个冲突架构在印度和欧洲的文化鸿沟上。通过将原本放在背景里的欲望推到前台,在每场戏中添加东西方差异对比,鲁西迪以第三者贯穿了他的小说。

对许多读者和喜欢剧场的人士而言,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而《等待戈多》即是他的杰作。该剧在两个游民的对话间不断抛出第三者戈多(依法国对“神”的俚语命名)。就像剧名所说的那样,整出戏这两个游民就在等待、希望、争辩、准备迎接“永远不会来的人”。他们的等待很无望,但给了他们一个理由……“继续下去”。

换句话说,戈多,是贝克特的第三者,象征了生命最终会有美丽而有意义的结果,只要我们找到那在某处……等着我们的……超越,神秘之物……

CHAPTER09

设计瑕疵

◎重复

什么让活泼的语言变成文字后了无生气?什么使场景看来落伍又对白平板?我可以想出很多原因,但最常见的瑕疵即编剧的大敌——重复。

两种影响对白的重复:

1。意外的回声。当你扫过文档的时候,像“他们正在那里移动他们的车(Theyremovingtheircaroverthere)”这种句子可能会被略过,不被注意。为了避免这种口语灾难,每一稿后录下对白,大声念出来自己放来听听,当意外的回音跳出来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哪里应该立即删掉重写。

2。重复的节拍。除了意外回音,更大的危险是情绪的重复:同样的价值负荷,一直正面—正面—正面—正面—正面,或负面—负面—负面—负面—负面,在节拍间重复。

重复的情感因为

藏在用词变化的后面,比较难查到。所以有些戏尽管念起来好听,但却会因为一些难解的原因,感觉死气沉沉。

每当一个角色采取行动追求其场景意图,戏中某处的某人某事就会做出反应。这种角色行为里的行动反应模式就叫节拍(beat)。比方角色A求角色B听他说话。角色B拒听,用动名词来表达这行动,这个节拍就成了正在“乞求拒绝(beggiing)”。

节拍使角色行为的行动反应动态向前,以此驱动场景,每个节拍叠加于前一节拍之上,直到场景中摆在台面上的价值到达转折点,负荷发生改变(见第十三至十八章的场景分解)。如果同一节拍重复又重复,戏就变得平板沉闷。重复的行为比意外的文字重复更常见,也对戏有伤害,又很难找出来。看下列句子:

角色A

我得和你谈谈。

角色B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