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穿越崇祯15年 > 26 清朝军机利弊(第1页)

26 清朝军机利弊(第1页)

清朝军机处和明朝内阁辅在各自的时代中都扮演了重要的政治角色,但它们在功能、权力结构和与皇权的关系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对两者的对比分析:

功能和角色

明朝内阁辅:

内阁辅是明代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相当于皇帝的高级顾问和助理。

内阁辅在明代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尤其在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辅掌握票拟权,主持内阁大政。

内阁辅有时能够成为国家实际的掌舵者,如张居正时期,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国家的财政、吏治、边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中期以后的权力中枢,总揽机要,直接受皇帝指挥。

军机处负责处理国家的重大军政事务,其决策和执行过程高度集中和保密。

军机处的成立加强了帝王集权,使得皇帝能够更有效地掌控国家大政。

权力结构

明朝内阁辅:

内阁辅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阁其他成员和六部等官僚机构的制约。

内阁辅的权力与其个人能力和皇帝的信任密切相关,但并非绝对。

清朝军机处:

军机处的权力直接来源于皇帝,军机大臣仅作为皇帝的执行者,没有独立的决策权。

军机处的成员由皇帝亲自选拔和任命,且可以随时更换,这使得军机处完全受皇帝控制。

与皇权的关系

明朝内阁辅:

内阁辅与皇权的关系较为复杂,有时辅能够借助皇帝的信任行使相当大的权力,但同时也受到皇权的制约。

明朝内阁辅的权力有时会对皇权构成挑战,特别是在皇帝年幼或弱势时。

清朝军机处:

军机处完全服务于皇权,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

军机处的成立和运作体现了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顶峰,军机大臣的权力完全依赖于皇帝的授权。

明朝内阁辅和清朝军机处在各自的政治体系中都挥了关键作用,但军机处在权力集中和皇帝控制方面更为显著。明朝内阁辅有时能够积累相当的个人权力,而清朝军机处则确保了权力始终集中在皇帝手中。两者的对比反映了明清两代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皇权运作方式。

很多早期教科书由于不了解清代具体人事变更,居然得出了“军机处架空内阁”这种离谱结论。殊不知军机处成立的雍正七年,雍正早已大权独揽,再无政治对手,他何必再去打压内阁?军机处不过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将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合二为一的机构而已。而且现实中,从军机处建立起,军机大臣就一直都有1-2名内阁大学士,很多的时候大学士达到3人都很正常,一名清朝高官(不分满汉)同时身兼内阁大学士与军机大臣简直再正常不过,直到186o年彭蕴章下台,军机处才第一次出现完全没有大学士的情况。内阁和军机处从人员选任这一点来说,完全不冲突。

之所以内阁有些大学士进不了军机处,原因有二:

1。内阁还有收容老树皮的职能,而清中叶老树皮非常多。

2。很多督抚也可以加大学士头衔以示尊容。

军机处确实可以强化皇权,但清朝君主专制长期强势,并不只是因为军机处。相反,如果出现幼主、弱主(指身体条件特别差的皇帝)、绝嗣等情况,军机处一样可以反客为主。比如清末显然专制程度是大幅下降的。

还有一点很多人也没有重视,就是清朝的督抚制度,督抚作为清代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其权责、地位都已经成熟化制度化,这和唐宋明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一来避免了人才浪费,二来督抚一般也就比军机大臣低半级,甚至完全可能是同级,有效形成了中外牵制,也有加强皇权的作用,三来督抚没有兵权,也不会造反,内军机处外督抚,这才是清制全貌。

事实上,清朝前中期,从167o年康熙亲政,到186o年咸丰托孤,整整19o年时间,清朝所有皇帝全都是成年继位、身体健康、本职尽责的皇帝,甚至中间几次皇帝更替,也都是父子传承,直到清末同治去世,才第一次出现大宗绝嗣。

这也就意味着,整整19o年中,六代清帝都可以有效参与政治、有足够精力处理政务、最起码保证工作到岗。从康熙传雍正到道光°传咸丰,清朝在13o年内连续了5次完成老父亲交班成年儿子的“理想型传位”。在这样的基础上,皇权只能长时间处于高位,

即便嘉庆道光已经开始进行部分放权,嘉道依然能够在政治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整个清中叶,臣权有条件翻盘的机会只有一个,就是雍正去世,新皇帝只有25岁这个机会,这甚至已经是清中叶皇帝年龄最小的时段。但没办法,这个新皇帝叫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政斗能力顶级水平。

乾隆对时间线的把握非常成功,前1o年一边继续重用张鄂,一边培养嫡系傅恒,直到局面从“熊孩子欺负爷爷”变成“年轻人强拆老树皮”,这才动手,结果就是乾隆大权独揽毫无争议,张鄂全°无翻盘机会。

显然,同样试图强化皇权的明朝,在皇帝质量上就存在严重问题:宣德之后,11个明朝皇帝只有3人是2o岁以上继位,这三个人还包括土木堡之后赶鸭子上架的景泰与在位1个月就死了的泰昌。这11个明朝皇帝也只有3人活到了4o岁以上,其中还有一个成化只有41岁。(从宣德去世开始计算,明中后期°21o年的时间里,皇帝年龄大于4o的时段只有39年,且其中38年都是老嘉靖和老万历贡献的。)

(而清中叶,康雍乾嘉道五帝4o+执政时间有将近14o年。)

这也就意味着,明朝大部分时间皇帝都很幼小,大臣甚至能给皇帝当爷爷,这还怎么强化皇权?好不容易皇帝长大了,又突然早早死了,哪有足够的时间巩固皇权?仅有的两个大龄皇帝,嘉靖时代皇权并不差,万历几十年不上朝,所以明朝皇权展不起来,也很正常。

反过来说,要是明朝连出三个永乐、两个宣德,每个人平均继位时间不少于三十年,最低继位时间不少于十五年,且全部在25岁以后继位,明朝皇权专制甚至可能比清朝很强势。至于军机处,其实是个不错的机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