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力
斯·凯撒》第二幕)
莎翁笔下的卡西厄斯夸大了说法,当然我们都会在劝说别人时尝试夸大重点,以修辞学来辩驳、夸大和算计。
太阳神铜像是古代七大奇观之一,高达百尺,据说站在罗德港上,船只由他胯下进进出出。卡西厄斯把凯撒比作巨大慑人的铜像,一只脚站在西班牙,另一只脚在叙利亚,整个地中海世界就在他腿中间。
但是看看莎翁让卡西厄斯说的“这狭隘的世界”。如果本能地想到就说出来的句子应是“这宽广的世界”,那为何是“狭隘”呢?
因为莎翁(我猜)是代入角色写的。他在想象中潜入卡西厄斯的脑海,得以从卡西厄斯的主观视角出发,看见卡西厄斯眼中的世界,并写下直观的意象化对白:“狭隘的世界”。
卡西厄斯和布鲁特斯是罗马参议员,一定有帝国的地图,每周他们从帝国各角落收到战略报告,这些人当然知道世界多大。对无知的人来说,世界很大,但对城邦政客而言,它是小的,狭小。这个野心勃勃的凯撒,一个人就能拿下并管理它。
把自己放在角色里,莎翁一定想象甚至研究过他们的童年,因为他们的教育水平会成为他撰写对白的灵感。
罗马的贵族学童都被强力训练成演说家、未来政治家,精于宣告、劝说和修辞学。他们公共演说的信条指引:“学智者思考,学百姓说话”。换句话说,
说话要用朴素、简单的街头语言。
所以卡西厄斯短短的几句话,只有两个双音节,用词都不是什么华丽大字眼。
莎翁知道有经验的演说家都能将小短句串在一起,显得随意、平常、诚恳,但同时仍有口语之精彩。因为它会用技术来使不复杂的字说得有轻松自然的节奏。卡西厄斯是个聪明的角色。事实上,在《裘力斯·凯撒》中,对白风格全是简易词,所有剧本角色都用简单的字眼,在某些段落中,莎士比亚甚至把30多个或更多的单音节词串在一起用。
还有,作为贵族参议员,卡西厄斯和布鲁特斯都对自己的血统有无上骄傲。那些“小”“窥探”“不光彩”的字眼对布鲁特斯而言必然不爽。就靠这些刺耳的意向,卡西厄斯引诱布鲁特斯刺杀凯撒。
至于对白的语态,因为卡西厄斯是大胆用心机的人,所以多采取主动的“跨越”“走着”“窥探”这些动词,他不修饰谓语。但如果用上的话会变成这样:
卡西厄斯:照我看,好像伟大的凯撒可以跨越这狭隘的世界,宛如壮丽的太阳神铜像,所以我们小人物必须小心翼翼在他巨大的腿下走着,尝试偷看一下,或许,我们会有好运,有一天,有些人会找到我们恶心不光彩的坟墓。
这个版本里我写的卡西厄斯变得胆小紧张,他心事重重地想着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什么确定什么不确定,所以用的都是“可能”“会的”“应该的”和别的小心翼翼的补充句。
最后,很重要的,想想卡西厄斯的背景欲望和绅士教条。他知道布鲁特斯是个低调沉默又敏感的人,两人都在尊贵圈子长大,有文化的人不轻易向别人倾吐,所以依角色写剧本,莎翁必然想到过角色不会说的,比方,尊贵的卡西厄斯就不会如此直愣愣:
卡西厄斯:我看不起那个抓权的凯撒,我知道你也恨那混蛋。所以在我们还不需要跪地求饶,舔这个暴君的屁股前,就把他杀了吧!
除了嘻哈音乐的歌词这个例外,21世纪的诗意感总体比较淡泊。莎士比亚的抑扬顿挫或许过于古旧,但我们希望故事场景能有同样的戏剧张力,与角色的情感生活相符,进而感动读者观众。为达成此事,我们得从莎翁处汲取灵感,丰富对白意象。首先,从角色的主观视角把场景视觉化;然后,再从角色的本性和经验出发,创作属于角色的独特对白。
◎《战略高手》OutofSight
看看这个伏笔:逃狱后,罪犯强迫一个联邦女警官爬进她自己的后车厢,罪犯也和女警一齐爬进去。车由罪犯的伙伴驾驶逃离。两个人挤在漆黑的车厢内,警匪却无法抗拒地互相吸引了。逃亡过后,两人互相思念。最后女警在酒店找到罪犯,虽然二者身份敌对
,但他们的相互吸引仍造成休战,两人共度浪漫夜晚。
场景豪华酒店房间——夜
烛光闪烁在英俊罪犯和美丽警察的眼中,两人互相凝视许久。
警探
我很困扰和害怕。
罪犯
我也是,但我试着保持镇定。
警探
我也是。但我怕你会强暴我。
罪犯
绝不会,我唯一希望的是有一个浪漫的夜晚。
警探
好,因为我怀疑在你那强悍的外表下有一个充满爱的人。但我仍不确定。也许你想引诱我,让我助你逃跑。
罪犯
不,我知道你是联邦警探,我是银行劫犯,你有你的工作。只是你太美了,我老回想着咱们相遇的场景。
他们叹口气,啜饮香槟,带着一丝忧郁。
我把他俩的对话用无感的语言写在鼻子上,结果呢?平庸到任何演员也无法拯救。直白的对话,在把角色内心世界变成文字的同时,也把演员变成了僵硬的木头。
我们做一个对比,下面是现代小说中对白写得最好的作家兼编剧之一,埃尔莫·伦纳德所写的警匪对话:
《战略高手》第二十章,逃走的罪犯杰克·佛里邀美国警长卡伦·西斯科到可以眺望底特律港口的套房内,他们喝酒,聊着越狱后危险又充满遐思的后车厢初遇。
她说:“记得你多唠叨吗?”
他说:“我紧张啊!”他为她和自己点烟。
“是,但你看不出噢!你一直很酷的样子。但当你爬到车厢内时……我以为你要撕我的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