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其他任何的额外装备了。
是的。
没有火炮、没有机枪、没有迫击炮,没有手榴弹,甚至连子弹都少的可怜。
不过没关系。
截止到5月,李云飞手里已经有了七座工厂,一座石油工厂,和五座军工厂了。
虽然第五座军工厂才刚刚落地半个多月,产能还在爬坡状态。
但只需要四团在径水河谷地区能够狙击敌军一个月的时间。
军工厂的产能就能把一个团的装备全部补齐,甚至还略有盈余。
而新的军工厂也已经开建。
年底,军工厂就可以滚雪球累计到十座。
那个时候,如果全用来生产105毫米榴弹炮的话,一个月时间就能产出700门以上。
只是光用炮弹砸,就能轻松砸死对面。
但现在还不行,必须要靠地理优势捱过这阵子青黄不接的阵痛期。
不过好在,现在每周都有一批军火运过来。
勉强补充一下实力。
而乐观估计,要不了一个月,张志中也会带队前来增援。
所以,李云飞现在只能用巧劲。
如果用人力去填,那可太浪费了。
他还舍不得手里这些已经训练近一年的精锐部队。
可能会有观众老爷问。
不是还有八个正在整编训练的新兵团吗?
没错。
但军工厂供应不上啊。
而且,就算这八个团拉过来,也没什么用。
兵力完全铺不开。
按照这个区域径水河谷平均只有两公里的宽度。
一个连都塞的满满当当的了。
只要你敢在平地上筑建工事。
两边不管是谁,只需要用迫击炮打出一个有效的火力覆盖。
不说能把这个连队敲的七七八八,也基本上可以丧失战斗力了。
加上河谷两边错落的小山丘,形成高低差的火力网。
满打满算撑死了,也就两个连而已。
所以现在双方的主要作战方式。
根本不是传统的轻步兵为主那一套。
出场的主角,反而是各类火炮。
但凡是看到对面有人的地方,先来一炮。
感觉这个位置会有敌方阵地,再来一炮。
那个地方有火力点?
别问,问就是打一炮。
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种本不应该在种花家出现的二战作战方式呢?
按道理来说,种花家一直都有火力不足恐惧症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