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皇子心想:“强行争抢招抚使一职,就算能得手,若以朝廷旨意办事,必定在荆湖杀个血流成河,将其他三兄弟全部得罪过去。此时羽翼未丰,若成为众矢之的,实为不明智。退一步想,靖王、誉王实乃庸碌之辈,量才而论,绝非自己的对手,不足为虑。”齐声答道:“父王明鉴,量才而论,儿臣就算落选,也心服口服。”
皇帝大喜道:“好。就依太子之言,量才而论,择优录用,出征荆湖。”
徐相朝太子问道:“敢问太子殿下,你说的这量才而论,不知怎么个量才法?”
太子真就没想好,支支吾吾回道:“这。。。这。。。这。。。”
张守城一旁接话道:“殿下,这有何难。文比谋略,排兵布阵;武比勇武,冲锋陷阵。”
徐相笑道:“张老将军,你想法虽好,可众皇子都不善武艺,怎么比?”
张守城笑答道:“徐相,皇子们比试谋略,随皇子们出战的比试武艺,文试跟武试的成绩相加,赢得第一者出征洞庭湖。”
太子遇到救兵,欢声说道:“父王明鉴,张老将军此法甚好。”
皇帝朝满朝大臣说道:“朕也觉得张老将军此法可行,众爱卿觉得如何?”
众朝臣齐声答道:“臣无异议。”
皇帝今儿忙碌这么久,怎算听到了想听到的声音,极为高兴地说道:“好。就此定了,众皇子明日校场巳时比试,文试讲谋略,徐相、杨爱卿负责;武试论勇武,严相、张爱卿负责。”
严松,杨怀宁,徐相,张守城四人出列,齐声说道:“谨遵陛下旨意。”
皇帝虽高兴,却也疲累的很,就想坐靠龙椅休息一会儿。董公公深知陛下心意,大声唱道:“陛下有旨,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林元治出列:“陛下,今年春闱开考在即,主考官人选是该定下来了。”
皇帝问道:“依林爱卿看,谁来主持春闱合适?”
林元治回道:“陛下,臣举荐礼部尚书杨大人。”
皇帝面向朝臣们问道:“众卿家可有异议?”
颖王见杨怀宁刚才为自己说了话,且今年春闱主考官轮不到自己人,便以还人情的方式附和道:“儿臣无异议。”好几人跟着附议。
靖王见颖王都出声支持,身为主子岂能不声,大声说道:“儿臣无异议。”好几人跟着附议。
誉王向无党羽,想着赞同比反对好,出声附议。
太子势微,少个敌人比多个朋友好,不也出声附议。两人跟随。
张守城身为武官,本不宜参与议论朝政,但念及杨怀宁不是坏人,出声支持。
刘云飞昔日那些部下见张守城奋勇争先,不甘落后,全都出声支持。
齐王、端王也不敢让自己人老占着主考官的位子,不出声支持,也不出声反对。
颖王今年本来可为自己人挣得主考官的位子,不料蹦出来一个杨怀宁,心中气恼,出言反对。
皇帝为求服众,不得不将颖王放到一边,说道:“杨怀宁众望所归,主持今年春闱考试。”
林元治大声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今日事事随心遂愿,皇帝处于高兴处,回话道:“林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林元治说道:“陛下,往年春闱,落第士子多有怨言,说什么朝廷开科取士问家世,太过不公。”
皇帝说道:“林爱卿,何为取士问家世?”
林元治道:“往年科考,试卷不糊名,考官们上下其手,徇私舞弊,沆瀣一气,参考士子的名声胜过他们于考场上的才华,实有取士问家世之嫌。”
皇帝说道:“林爱卿,可有法子做到科举取士不问家世?”
林元治回道:“陛下,有士子说,只要废除举荐制度,糊名誊录并用,科考定能做到公平公正。”
皇帝道:“此法甚好。”转而朝众朝臣问道:“众卿家,你们可有异议?”
让靖王的人抢了今年科考的彩头,齐王、宁王、端王、颖王等人哪个服气,齐声说道:“儿臣毫无异议。”
太子、誉王才不愿做那刺头,随声附和。
朝臣们见众皇子除了靖王默不作声,其他人全力赞同,不也出声附和。
皇帝本就想科考改革一番,见机会难得,欣喜异常,大声说道:“今年科考由杨怀宁主持,考试试卷糊名誊录并用,杜绝举荐之风。”
君无戏言,事情已定,无法更改,众朝臣齐声说道:“陛下英明。”
早朝已处理完政事,鸿胪寺官员唱响奏事毕,文武百官恭送皇帝陛下,依序退出大殿,回各部门衙门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