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一梦 we > 第52章 芙蓉楼绝对(第1页)

第52章 芙蓉楼绝对(第1页)

李香君经常参加才子们的论谈,看朝廷邸报,所以知道这些。

但如陈修远所说,朝廷所需的钱粮从哪里来呢?随说道:

“如陈公子所言,朝廷需要钱粮,钱粮何来?”

这一问,把陈修远问住了,他本来想说,万历年间也生过旱灾,又经历了黄河水患,但是依然有钱粮进行三大征,而且取得了很大的功绩。

万历时的钱粮从哪里来的呢,只是开征了商税和矿税。

天启初年,东林党人高攀龙在《上罢商税揭》中,大力诋毁商税,他说:收了商税,商人就会以更高的价格销售商品,人民利益就会受损。现在市场上物价很贵,就是因为商税。因此应该停止商税。

这段话的逻辑比较幼稚。“税收会增加经济成本”在任何税种中都会存在,并不是只有商税如此。收农业税会提高农民的种地成本,会让粮食涨价;收盐税也提高食盐的成本,让食盐涨价;海关收税会提高进口产品成本,让进口货涨价;要是按照高攀龙的逻辑,政府不仅不能收商税,任何税都不能收,为了不让物价上涨,政府官员和军队就应该天天喝西北风。

高攀龙和顾宪成是东林党两大精神领袖,东林书院就是他们俩创办的,天天给学生们讲课,灌输东林党的思想理论。

结果高老师自己关于商业和税收的关系,就研究到这个理论水平,实在是令人可笑。

这说明他从来没花过心思认真思考怎么展工商业,不过是拿着保护商业的幌子,信口开河,以抗拒朝廷收税罢了。

明朝财政不只是被商税收少了拖垮的,东林党商税不让多征、矿税不让多征、盐税不让多征、茶税不让多征、海关税不让多征、农业税也不让多征,而且还有巨大的免税集团。

所以明朝最后中央财政完全崩溃,没钱救灾、没钱打仗、没钱安抚农民起义军、没钱给士兵工资,缺的不仅是商税,而是什么税都缺,没一样税收齐全过。

但这些不能现在说,如果现在说了,这些个东林党的孝子贤孙们,还不把陈修远的皮给扒了。

看到陈修远无语,李香君又似坏笑般诘问道:

“据奴家所知,朝廷的国库来自对百姓的税收。现如今,辽饷、剿饷、练饷,这三样属于正常税负之外的加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无疑竭泽而渔,依陈公子的逻辑,缺钱粮,只好加税赋,等百姓一贫如洗,流浪乞活,岂不是有更多人变成流民,被迫参与民变?”

李香君小时候经过贫苦生活,也是反对对百姓加税。她反问陈修远后,自己也感到,此事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她一双明眸注视着陈修远,等着陈修远的解释,陈修远也望着聪慧的李香君,莫名的一声叹息。

“唉!”

这一声中,心细如丝的李香君,感觉到了陈修远的难言之隐。

转而,陈修远说道:

“钱粮何来?在下倒愿意为国出资,不知大家是否愿意?”

大家心想,你散尽家财为国为民,我们要尽力吹捧唱贺,至于自己吗?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看着这些平日里,满嘴的仁义道德,冠冕堂皇的江南才子,陈修远有意难为他们,紧接着陈修远道:

“素问江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下出一上联,凡有今日能对出下联者,本人愿出白银一万量捐献朝廷。”

这就是要摆擂台了,江南才子们当然不会惧怕,一个山东的年轻军头武夫,文学造诣上学了些皮毛,能有什么大学问?纷纷感到陈修远是在哗众取宠,有好事者追问。

“陈公子不会信口开河吧!一万两这个彩头,可不是个小数目?是否要找个中间保人?”

是啊!你反悔了怎么办?拿大家斗闷子?多数人等待陈修远的回应。

“说实话!这也算鄙人的半数家产了,不过大丈夫一言九鼎,请徐公子作保,还请李姑娘做个中人,凡有今日对出者,即可立字为据!”

说完他还看了看李香君,李香君微笑还之。

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徐文杰,徐文杰心道:

“这陈修远玩大了吧!”

不过当着众多江南才子,他不好规劝,更不怕陈修远赖账,想做个散财童子,那就依了你,只见徐文杰说道:

“本人与陈公子是旧识,愿做陈公子的保人!”

徐文杰是国公府的公子爷,他的话,让众多的质疑声音停了下来。

秦淮河的名妓花魁们,都将注意了集中到陈修远身上,看看这个年轻的才子有多少才学。

陈修远也惧怕,拥有后世记忆的他,上学时时喜欢研究对联,也有现代高难度的对子,让他之乎者也的孔曰孟语他不行,出个对子念几句诗词,还是难不倒他的。

望着窗外园林美景,池塘边柳树沿岸而立,不知从哪里漂来的青雾,在婀娜柳树上缭绕,正符合清初时的一个绝对。

陈修远对着众人言道:

“就依这池塘景色为题,在下出一联!”

他略有所思,缓慢的说出上联:

“烟锁池塘柳”

此联一出,在场的才子们不屑一顾,一个应景的简单上联,纷纷吟诵意欲对出下联。

但是越研究感到越难对,整个大厅内,相互的交头接耳起来。

李香君也是初感也是此联易对,可是越深究越困难,难在上联五字,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一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的笼罩,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

这句话既营造了一种飘渺迷离的意境,又饱含美感,使人感到轻松愉悦。锁字是点睛之笔,一个锁字把烟雾缭绕,雾气久久不退的朦胧感定住了,使该句诗的高级感顿时升了上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无人能对出下联来,芙蓉楼内从开始了吟诵试对讨论,到了一个个默默心中回忆典籍,试图从读过的诗书中寻找答案,无疑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李香君也是苦苦思索,难以成对。这江北的陈公子随口而出,怎料成了神来之笔佳句天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