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主角穿越西汉末年 > 第91章 灭族(第2页)

第91章 灭族(第2页)

陈蟜便状若诚惶诚恐,实则十分满意地带着公主回家了。

回家之后也是极尽讨好,忙着展人口,让公主也十分满意。

隆虑公主虽然没什么太多自己的想法,但也现自己听母亲和姐姐的安排后,日子过的是舒服多了,便更坚信自己要跟着母亲和姐姐走了。

王太后也没叫田蚡来,什么情况她也知道,直接召唤刘彻来摊牌,你说该怎么办吧?

刘彻也是惊怒,但是面上不显,嘴里埋怨道:“多亏舅舅啊,否则哪有这样的事。”

太后也懒得装了,她料定刘彻不敢把这事放在明面上,自己儿子还没有那个威信压服刘姓诸王:“你舅舅最多就是占点便宜,这窦家和陈家倒还妄图用这个胁迫我们。”

刘彻点点头,他绝不允许这个事情现在爆出来,他日夜操练,准备对匈奴出兵,这时候如果爆出这个事,淮南王不反也得反了,内部不定,如何对外出征?

“母亲以为当如何?”

王太后看着刘彻,倒是先转移了话题:“我掌管后宫,倒是现了此前没现的许多东西。淮南王那个女儿,跟你姐姐名字差不多那个,居然跟皇后宫中几个宫女有联系,皇后最宠信的那个,经常联系宫外,与淮南王,走的很近啊。”

这听起来有些奇怪,馆陶公主要把女儿嫁给太子,也因为栗姬不愿荣哥哥娶陈氏而心怀怨愤,不就是图女儿的后代可以做皇帝么?如今陈氏已经成了皇后,怎么又跟淮南走的如此近了?

自己甚至还被下药伤害了身体。

刘彻觉得,说皇后想要害自己支持淮南还是不至于的,但是说她骄纵和蠢倒是合适的。天天在后宫里嚷嚷,其他女子出身低微,没有皇室血统,不应争宠云云……真是让人觉得好笑。

王太后揣测着皇帝的想法,谨慎道:“你如今已经二十多岁了,别说儿子,连个孩子都没有,你让我什么时候能看到孙子?”

这其实只是一方面罢了,王太后也疲乏了,她儿子她实在控制不住,想跟陈家、窦家联合吧,被儿子给搅合得架在这里了,马上就有灭族的仇恨了,想独自美丽吧,陈家、窦家又不放弃惹事,又让皇帝回忆起不好的事。

天天这么搞,谁受得了啊。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陈皇后刚好足够她立威——不贤惠、没儿子、母家势力即将最低,家族对太后的母家不敬。

太后不太清楚,皇帝身体问题还真是皇后无心之举搞的。

母子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太后在宫中做调查,皇帝在前朝迅灭掉窦婴和灌夫的口,把这事压下去。

三日后,灌夫一族被灭族。

灭族当日,皇帝探望了窦婴,两人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十日后,窦氏被腰斩灭族,唯有南皮侯一脉得以保存。

天一书铺中开始卖律法相关的书籍了,不过是偏向实用方面的,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比如买卖交易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解析等,主打的是个实用。

书籍的编写者大部分是大汉的基层小吏,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完全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这写书,也算是给他们一些活计,毕竟小吏的收入也不多。

这些书籍价格也不高,一开始卫昭打算白送来着,后来又觉得白送的东西大家不珍惜,搞不好今天用来铺桌子,明天用来烧火……多少收一点钱,省的滥用。

就算不提她的生产成本,考虑到她的产量也不能放开了让人随便领用。

卫青最近越来越忙了,卫昭没有问他在忙什么,但也知道大概……这回要出征匈奴了吧?她弟弟终于要在历史上立下不世之功了吗?

卫昭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忧。

大汉科学院现在已经配出来成堆的望远镜了,马鞍和马镫也功能良好,可以承受一个正常男人的体重,不会变形或是断裂,这客观上保证了骑兵的战斗力,弥补了汉军相对不擅骑射的短板。

刘彻前期鼓励民间养马的政策也有了反馈,大汉的马匹是越来越多了,大汉黎民学院专门从畜牧养殖中分设了个专业,传授马匹养殖的技巧,争取培养一些专业的兽医,好在未来的战争中随军。

上林苑的训练中,新加入了不少马匹养护的知识,让不少士兵吐槽,自己不当兵后,可以去当个兽医赚钱……

此外,卫昭还在暗搓搓地培养史学人才,这倒不是她自己动手,而是提示刘彻来做,理由很简单——刘彻未来做的事会伤害很多人的利益,搞不好会有很多人骂他。这时候需要培养自己的宣传人才,先奠定个基调,毕竟,民智未开,很容易被带跑偏,这时候培养官方的媒体就很重要了。

刘彻深以为然,本来打算直接换掉太史令,又被卫昭劝阻了。

这太史令真不算是个什么官,但是好歹也是老牌家族,全家把控这个,你这直接换人怕不是太直白、太粗鲁了?这东西还是搞点阳谋吧,比如掺沙子。

指导思想,是皇帝重视史学,要提高史学的地位,培养史学人才。

这个大政方针总是没错的。

然后不动存量的蛋糕,去搞一些增量,稀释一下权力。反正多几个史官也花不了多少钱。将军还有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什么的……史学跟祭祀相关,这么重要,完全可以设前太史令、后太史令、左太史令、右太史令嘛,四个人一起管理历史,人人都有补这个官的机会,这不是……皆大欢喜了?

刘彻听卫昭的建议很心动,他得承认,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太史令这个官不重要,但是掺沙子这个方法妙极了。

刘彻忍不住问卫昭,缘何突然要搞太史令这个事。

卫昭诚恳答道,这是为了试验罢了,未来皇上如果政事触及到权贵的利益,不便于推动,也不好直接夺权,不如就用这种方法。

太史令这个6oo石小官说白了也不重要,用来做试验那是刚好。

当然,卫昭主要是要防着司马迁,这人春秋笔法着实不够客观,暗搓搓地给弟弟和外甥泼脏水。

卫昭现在虽然还是比较得刘彻信任的,若真想找个办法处置了司马迁也不是难事,但是她不想这么做,便想到了这么个法子,尽量找人一起写,史料多些,后人也就能有自己的判断了。

孤证不立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