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服务员让我们点菜了,于是就笑着对大家说道:“好了,好了,不管这么多了!让他们去吵吧,我们先好好吃一顿再说!”
一旁的小宋听我这么说,也笑着附和道:“对!我们先好好吃一顿再说。这次我们已经进了项目评选的排名前五十了,也算是达成我们的既定目标了。”
小宋说得没错,这次来BJ参会,我们的既定目标就是要进入项目评选的前五十,因为这样就有资格去参加后面的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评选了,至于能不能拿到一个大奖,我们的目标只是去努力争取,因此现在既然已经进入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评选环节,说明我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于是大家一听小宋这么说,都纷纷赞同,说:“对,这次我们已经进入排名前五十了,也算是达成我们的既定目标了,现在可以大吃一顿庆祝庆祝了!”
我见大家这么说,就笑着说:“那好,我们开始点菜把,服务员在等着我们那!”
“小黄,这里你最小,你先看看喜欢吃什么吧。”我接着向坐在最头上的小黄点了点头,说道。
小黄见我点了他的名,就看了一下菜单,然后大声说道:“牛排!我点牛排。”
小黄的人虽然瘦,但却喜欢吃肉,因此看到菜单上有一个叫“铁板牛排”的,就大声叫了起来,因为在那个年代吃牛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买牛肉要牛肉票,而牛肉票只发给回族,因为他们不吃猪肉。
“鱼不错。我点条鱼!”小杨见小黄点完了,就大声说他要点条鱼,因为他的肾脏有点不太好,不宜吃得太油,因此看到一个叫“黄油烤鱼”的菜,就指着说他要点条鱼。
在那个时代,买鱼需要鱼票,而鱼票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发给每个家庭,因此有鱼吃,还有牛肉,大家感到那简直是。。。。。过上天堂的生活了!
“蔬菜呢?哦,这里有了,我点个蔬菜沙拉。”这时小史看到有了牛肉,有了鱼,于是就想点个蔬菜,但找了半天,菜单上就是没有,好不容易看到有个叫“蔬菜沙拉”的菜,就毫不犹豫地点了。
“再来个汤吧!这个‘俄式罗宋汤’不错,我就点这个了。”最后是小张,他见大家点得差不多了,就点了个汤。
于是,有牛肉,有鱼,有蔬菜,有汤,八个人,虽然只是三菜一汤,但在那个年代,大家已经感到很丰盛了,于是老刘叫来了服务员,准备下单。
老刘在我们承包体内是负责公关的,因此遇到对外打交道的事,自然都由他出面。
服务员来了,看了一下我们点的菜,又看了一下我们八个人,面带疑惑地问道:“就点这些?”
“是。”老刘看着服务员明确地答道。
“你们八个人?”服务员仍然面带疑惑地问道。
“对,我们八个人,怎么啦?”老刘见服务员不停地问,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没好气地反问道。
“这。。。。。。可能不够吃。。。。。。”服务员见老刘不高兴了,于是面露难色地解释道。
“没事,我们只是来莫斯科餐厅尝尝,不求吃饱,少一点就少一点。”我在一旁怕老刘和服务员吵起来,于是就客气地对服务员解释道。
“不是少一点不少一点的问题,是八个人,点了四道菜,里面有二个还是一个汤,一个沙拉,主食只有二道,这八个人怎么吃?”服务员见我们还是不理解他的意思,就只能委婉地继续解释道。
“什么意思?”这下,我们全懵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服务员见我们还是不懂,仿佛明白了我们是第一次吃西餐!
“这西餐和中餐不同,中餐是点一桌,然后大家分享,而西餐是每个人点一份,自己只吃自己点的那份。”服务员耐心地给我们解释道。
“每个人只吃自己的那份?”大家仿佛有点听明白了,但又不是很明白。
服务员见状,就干脆把怎么吃西餐,以及西餐的一些基本常识给我们来了个“科普”。
原来,吃西餐还真有些讲究的!
比如上菜,必须是按下面的顺序:
首先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酒,沙拉、什锦冷盘和局蜗牛等。面包和黄油一般在开餐前五分钟左右送上;
然后是汤:一般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和法式葱头汤等;
接下来是副菜:通常有鱼、虾、海鲜等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酥盒等菜肴;
再接下来是主菜:最有代表性的是牛排。
服务员不管我们听懂没听懂,向我们来了个吃西餐知识的“一锅端”,最后向我们推荐道:“你们点的这个‘铁板牛排’算是西餐中的一个经典,这‘黄油烤鱼’也不错,这二道菜都是我们莫斯科餐厅的招牌主食。”
听了服务员这么一介绍,我们才刚刚明白过来这西餐该如何吃——那就是每个人只点自己的那一份,然后自己只吃自己那一份,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自顾自”!
“那我吃牛排!我要享受一下回族的待遇。”小张听了服务员的介绍,就表态说他还是要点“铁板牛排”。
“我还是点鱼!”小杨坚持他原来点的“黄油烤鱼”。
“如果简单一点,你们还可以再点个汤,刚才你们点的那个‘俄式罗宋汤’也是我们这里的招牌汤,至于‘蔬菜沙拉’,则可以不用叫了。”服务员善意地向我们推荐道。
服务员很会说话,用词也很有艺术,他看我们都是很节约的人,于是建议我们可以把蔬菜沙拉省了,同时用了“简单一点”这词,而不是“节约一点”——以免伤了我们的自尊心!
“你点什么?”轮到小贾了,我见她还在看着菜单,就问她道。
“我也不知道。。。。。。你点什么?”小贾看了半天的菜单,犹豫地看着我问道。
“我?我点‘铁板牛排’,但‘俄式罗宋汤’就免了!”我听了小贾问我点什么,就看了一眼菜单,指着菜单上服务员推荐的“铁板牛排”对小贾说道。
我心里想:“俄式罗宋汤”在家里我妈也做过,不就是番茄加牛肉吗?已经有了牛排了,这不是和“俄式罗宋汤”里的牛肉重了吗?再说这汤有什么好喝的?
();() “那我和你一样!”小贾说着把菜单往桌上一放,笑着说道。
我这么一说,大家仿佛都和我想的一样,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点‘铁板牛排’,但不要俄式罗宋汤!”
那时,我们是一帮“大老粗”来到莫斯科西餐厅这种“文人和贵人”来的地方,因此我们不管吃西餐的这么多“套路”。
另一方面,“俄式罗宋汤”实在是一种在中国普通老百姓里面家喻户晓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