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我父王愿意,那太后皇伯母您愿意吗?朝中的诸位大臣愿意吗?文武百官愿意吗?”
“这当然不行。”朱见济最开始见到的那名官员站起身来,朗声说道:“臣乃是宣宗皇帝的托孤之臣,是绝对不允许因为朝政混乱让也先有机可乘的。”
孙太后对他倒是很客气,点点头道:“胡老尚书说的对,您本就是朝廷肱骨、栋梁之臣,定会遵从太宗和宣宗遗愿,尽力守护大明的。”
朱见济不认识他,对着他爹小声问道:“父王,这是谁啊?”
朱祁钰也是小声说道:“这位是礼部尚书胡濙胡大人。”
朱见济点点头,算是知道了这位胡大人的名字。
没想到胡濙这时候却是看向了朱见济,催促道:“世子殿下,陛下的安危要紧,你继续说。”
朱见济看了他一眼,现周围的人都没有任何异议,心中不禁有些骇然。
这是什么情况?
一个大臣在这种事情上随意插话,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反应,这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朱见济不知道的是,这位胡濙胡大人可不是一般人。
他是建文元年的进士,算是建文皇帝钦点的,却在燕王朱棣打进南京的时候直接投降了,而且直接混成了亲信,奉朱棣的旨意满天下巡视,实际上就是在打听建文帝的行踪,这一走就是十几年,最终在永乐二十一年才终止了这项差事。
然后又被朱棣派去南京,秘密调查太子监国的事情。
直到洪熙元年,胡濙因为在宣宗皇帝朱瞻基那里的好印象,直接被朱瞻基提拔为礼部左侍郎,从此步入三品大员的行列,之后更是一路高升。
一年之后,胡濙升任礼部尚书,正式成为大明核心管理团队的一员。
宣德二年,朱瞻基亲自去胡濙府上为其祝寿庆生。
宣德四年,胡濙兼管詹事府,正式成为朱祁镇的老师。
宣德六年,兼掌户部的兵部尚书张本去世,胡濙管理礼部的同时还兼管户部。
宣德九年,宣宗病重,在弥留之际将朱祁镇托付给五位顾命大臣,其中就有胡濙。
从这里还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说一说另外四位顾命大臣,大家就能知道这位胡濙胡大人有多牛逼了。
另外四位大臣分别是,大明第一代着名的内阁大臣杨溥、杨荣、杨士琦,史称三杨内阁,剩下的则是英国公张辅,大明前期最后一位名将,大明军方的顶梁柱,张辅死了之后,大明和草原攻守易势,从此再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
能和这四位一起被托孤,胡濙的能力之强可见一二。
时至今日,胡濙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坐了整整二十三年了。
不过这位胡濙胡大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所以朱见济也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所以,面对也先的压力,我大明不能乱,也不敢乱,因此,大明必须有一个主心骨,有人能做出最终的决定,那么,大明的皇位绝对不允许空缺太长时间,必须有人尽快坐上去。”
“不过眼下这种局势,见深弟弟肯定是不行的了,自古主少国疑,向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朱见济接着看向孙太后,继续道:“太后皇祖母可能会说,见深弟弟登基,您来执掌朝政,但是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女后当权,文武百官也不可能答应。”
“而且说句实话,孙儿以为,您也没有能力执掌大明。”
这句话让孙太后不干了,立刻反问道:“为什么说哀家没有能力执掌大明啊?哀家又不是没有陪你皇爷爷理过政。”
朱见济立刻反问道:“那您为什么没能阻止皇伯父亲征呢?”
孙太后瞬间哑口无言。
“所以,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结果。”朱见济看了看自己老爹,抬手指着他说道:“让我父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