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大唐我妻武则天齐齐读 > 第五十五章 贵妃省亲(第1页)

第五十五章 贵妃省亲(第1页)

李治正在看一份奏章。

奏章是元修业送来的,他弹劾薛仁贵假借天子之名,鼓动士卒,将薛仁贵在军营说的话,一五一十都记录下来。

薛仁贵去松州调兵,是绝密消息,李治曾打过招呼,此事不必走正常流程,任何消息,让兵部直接送到李义府手中。

所以这份奏章是李义府送过来的。

李治看完後一言不发,抬头看向李义府。

「李卿,你觉得元修业弹劾薛仁贵之事,该怎样看?」

李义府道:「陛下,有两件事臣觉得奇怪。」

「哦,哪两件事?」

李义府缓缓道:「第一,蜀地凶险,从松州快马加急到长安,至少要七天,由此推断,薛仁贵离长安到蜀地,也只用了八九天,定是急行赶路。」

李治点点头,叹道:「不错,朕并未催他急行,他却依然如此迅速,可见报国之心。」

李义府听了此话,更加确定李治态度,这才接着说。

「第二,倘若元修业配合薛将军,将兵马调给薛将军,薛将军又何必说这些话,激励松州将士呢?」

李治道:「说的好,那依卿之言,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义府笑道:「臣以为可以先不处理,再等等薛将军的奏章,两份奏章一对比,再作区处。」

李治道:「就依你之言,你退下吧。」

李义府告退离开。

李治又埋头处理了一个时辰公文,便把公务处理完毕。

若在平日,他绝无法将朝政处理的如此之快,然而自将刘仁轨丶上官仪丶李义府等人迁调上来後,两省效率提高很多。

比如以前有很多李治不满意的诰书,打回去让他们修改。

如今这些奏章,在门下省就被刘仁轨打回,根本不必拿给他看。

而且,中书省的制诰也简洁很多,开头少了颂扬自己的废话,阅览起来轻松多了。

他活动了一下身体,离开大殿,朝後宫缓步而行,慢慢放开思绪。

四天前,将作监和工部联名上奏一份破开三门峡的奏书。

不必他提醒,计划书中便提到钻孔爆破的法子,足见朝堂之中,能人甚多。

据阎立本上奏,钻孔之法,是太史令李淳风提议,他还亲自绘册钻孔图,经测试後,效果极佳。

李淳风是大唐天文学家,精通算学丶阴阳学,着有书籍「乙巳占」,能推演气候,算是一个全才。

朝堂之上有这许多能人,李治也就不用特别操心,只需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行。

不知不觉间,立政殿出现在前方。

李治刚来到殿门外,早有内侍大声通传。

武媚娘快步迎到门口,朝李治行过一礼,笑道:「陛下今日怎麽这麽早就过来了?」

李治笑道:「最近两省的诰书简洁不少,让朕也轻松不少。皇后在忙什麽?」

武媚娘将他迎了进去,拿起桌案上的一本书,递给李治。

「妾身在忙这个。」

李治拿过一看,原来是关於「亲蚕礼」的书。

每到春天,唐朝皇帝要率领群臣,主持「先农礼」,祭拜天地,同时也是告诉天下臣民,不忘农耕之本。

皇后则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丶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於纺织。

她刚当上皇后,对此礼仪并不熟悉,故看书学习。

李治看了一会,甚是无趣,便将书放下,与武媚娘闲谈。

武媚娘命人取来洛阳进贡的嘉庆李,一边帮他拨皮,一边笑道:「陛下可觉今日後宫有所不同?」

李治奇道:「哪里不同了?」

武媚娘笑道:「可觉得清静不少?」

李治想了想,道:「想必是皇子们都去崇文馆读书,所以清静了。」

武媚娘道:「妾身说的不是这个,今日郑贵妃回家省亲,陛下可是忘了?」

李治一拍额头,笑道:「你不说,朕还真给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