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了京中的笑话!
骤然间上头彻底没了掣肘的人,皇上的动作比较大,一时之间再没了之前的好耐性。
忠靖郡王被打发去守陵只是个开始,大规模的算後帐活动开始了。
最先遭殃的自然是忠靖郡王的心腹,他妻子的娘家也倒了大霉,一时之间,原先站忠靖郡王和义忠郡王的人风声鹤唳,哪个秃子头上没虱子?最起码他们头上有,根本经不起细查,相应的,就是押对了注的人的春风得意了。
比如林烨,忠靖郡王岳父空出来的户部侍郎一职到了他头上。
户部尚书原先是太上皇的心腹,现在皇上没换,但他年事已高,所以林烨一来就被委以重任,等过渡好,他就会退位让贤,到时候林烨就会成为最年轻的户部尚书。
他足够知情识趣,为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儿孙,他这一退,他儿孙就能往前再进一步。
皇上兴奋,但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只是动作快了些,所以那些身处要职的,又是忠靖郡王丶义忠郡王派系的,只要自身有虱子的,要麽查办丶要麽撤职降位,换上皇上的自己人。
这也是每一次皇位更迭都少不了的戏码,因为太上皇,这一幕已经推迟了许久。
对於那些可以慢慢收拾的墙头草,皇上还给了一个机会,那就是让人重新提起当初欠了国库银子的事。
不管谁提这事都会引来大批的敌视,还了银子的是少数,没还的是大数,而且这些没还的人里皇亲丶勋贵丶高官一个不缺,谁愿意不要自己的前程主动提起这事?
答案不用猜,所以大家伙心情微妙。
户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他这个户部尚书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年年拆东墙补西墙,谁干谁知道,如今自己知情识趣要站最後一班岗,不如更知情识趣些,好让自己儿孙未来的路更好走。
贾珍差点没哭出来,他先求到了荣国府老太太那里。
「老太太,我接下来该怎麽办?」
他眉心是深深的褶皱,眼睁睁的看着朝堂上那麽多人吃了挂落,很难不产生下一个就是自己的幻觉。
荣国府这边还好,他们把银子还了,自己怎麽办?
每次想到这里,贾珍都想要时光倒流,怎麽他那时候就是不舍得呢?
这一不舍得,欠银没清,银子还陆续给义忠郡王搜刮走了,还有贾琏那小子,不得不说有先见之明,他早早抱对了大腿,给迎春定的夫家也好,陈大人身为皇上那挂了号的人物,如今都升入京城了。
虽然中途荣国府因为还银这事拉了一波仇恨,吃了一些苦头,但如今苦尽甘来了,宁国府怎麽办?
老太太好一会儿没说话,她知道,贾珍虽然这样问,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他位置不要紧,或许皇上看在他祖宗的份上不会一网打尽,但这个话,老太太怎麽敢说?
荣国府的情况是比宁国府要好,但荣国府也是暗地里先投了忠靖郡王,後期当今上位,荣国府说是忠靖郡王的人,实际上还是听太上皇的,琏儿那是自己投的当今,荣国府是不可能在太上皇还在的时候摆明了车马投皇上的,四王八公都是这样,对皇上来说,他们都是墙头草,老太太把握不准皇上的态度。
贾珍得不到老太太的话,又问:「老太太,最近烨表弟有没有过来,我想和他见一面。」他是铁杆的心腹,皇上的意思就算没有明说,他应该也能猜到一些。
老太太摇了摇头:「我派人去问了,他升迁都没有功夫好好和家里吃顿饭,他媳妇一天到晚都不一定能碰上他的面,他太忙了。而且我觉得你不用问,他现在在户部。」他肯定是希望贾珍能还钱的。
贾珍肩膀都耸拉了下来:「那老太太能不能给我出个主意?」
老太太这回开口了:「你要不去问问你父亲的意见。」
贾珍:「……」
好一会儿,他终於点头了。
他父亲当初押错了,他这回想要重振宁国府也押错了,不知道宁国府还有没有下一次的机会?
不单单是贾珍,想要从林烨这里打听消息的人很多,只是他们再想,也见不到人。
在林烨看来,他们越是折腾,在皇上那里留下的印象越差。
就算之前站错了队,如果他们能洁身自好,皇上现在就只是往偏远的地方打发而已,相比起别的可能呢,这已经很不错了。
那些知道自己有把柄,还不愿意出血的,那是活该。
道理很多人都懂,成王败寇罢了,只是之前再怎麽做心理准备,事到临头,还是心存侥幸。
不过也能从他们的态度里看出来,是上面的人稳不住了,下面的人才这麽慌乱。
这个锅不完全是他们的,而是之前他们的声势很多都是太上皇本身抬起来的,太上皇一倒,这些人瞬间倒戈到了皇上那边,他们的实力大减,要是真的那麽有实力的话,犯上作乱不是没有可能,皇上如今处理起来也不会那麽轻松。
从这方面来说太上皇真是个坑,忠靖郡王要不是有他支持,在皇上登基几年後他不可能和皇上有来有回,现在好了,太上皇倒了,忠靖郡王之後一派不说一蹶不振,那也是元气大伤,之前打着忠靖郡王名号的人倒戈了大半。
皇上会怎麽处置他?
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贾敏在女儿三朝回门之後就收拾了东西南下和林如海夫妻团聚了,正好避开了京中的纷纷扰扰,如果她在,少不得要被荣国府叫去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