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圣人列举学诗的六种益处,且强调要好好学,殊不知圣人对其子也做过类似的强调。”
“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学诗对我辈读书人何等重要。”
“以此为切入,深入阐发,或举一二小事,反证圣人之言,这便又是一篇好文。”
。。。。。。
洪升信手拈来,分门别类,将小子的引典,该典故如何破题,从什么角度下笔全都一一说出。
所谓不懂的人进不了门,进了门的人如痴如醉。
若是放在后世的陈凡,这会儿听这些东西估计像是在听天书。
但当他有了前身的记忆和学识之后,再听洪升的解说简直觉得妙不可言。
这时,洪升又道:“小子,最后一典,曾子有疾。。。。。。”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陈凡似乎感觉到他的目光扫向自己。
随即洪升道:“今日吾观列位制艺,仅有一文深得我心。”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哗然一片,人们纷纷转头看向周围,似乎想从周围人的脸上分辨出洪升口中那人。
洪升道:“为什么那篇文章我很喜欢?”
“因为他读书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点,是我一直很推崇读书人应该有的本事。”
“譬如此文,我们普通人看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言,都会认为,曾子是因为全身而没,完成大孝而满足。”
“但那个人却从此文联想到,一个人身体全身而没不容易,终身进德更不容易。”
“所以做人要时刻保持着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洪升说完,台下一阵交头接耳。
“哎哟,我怎么就没想到。”
“是啊!”
。。。。。。
洪升道:“中庸有言,小人而无忌惮也,这句话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唯有追求仁道,珍惜自己人格的人,才会千方百计的严格约束自己,怕自己产生坏的念头,做出有损声誉之事。”
听到这,所有人,包括一些小小的学童都似懂非懂地点起头来。
洪升笑了笑,大道三千,传道受业也要分看是否有缘。
他能说的就这么多,最后还是要看每个人收获了多少。
道只可意会,但术却可现售。
这时,洪升朝陈凡招了招手。
陈凡微微一怔,还在发愣,洪升却道:“陈文瑞小友,将你的卷子拿来给大家读一读可好?”
“唰。。。。。。”
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陈凡身上。
原来他就是洪老先生喜欢的那篇文章的主人?
李翔不可思议地看向陈凡,脸色难看至极。
他一个堂堂生员,凭什么?凭什么让陈凡这个小小童生出了风头?
陈凡在众人的瞩目中,脚下像是踩了云朵似得,整个人轻飘飘的就上了台。
当他来到台上,被那么多人盯着,心里还是有些许紧张的。
转头扫过,薛知州正笑着朝他点头,就连周良弼也露出一副探究的样子。
洪升笑道:“小友,不如你来把你的文章读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