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苏家庄的人,本能的就想着给自家这边省一点,张大娘说完,其她人纷纷附和。
秋语若却表现的依然为难:“祖父倒是不和我计较这些,只是家里有叔伯,我三叔待我是极好的,昨日的嫁妆想来你们都见了,那些都是三叔让三婶给我置办的。
只是大伯那里,他是个文人,最是讲究这些,若是回门不买肉,他心里可能会有微词。”
大家一听,秋语若的大伯,不就是那个他自己的闺女和苏云廷议亲,苏云廷昏迷不醒了,他就让秋语若顶上的人!
几人心里就想,还文人呢,文人要都喜欢干这不要脸的事,谁家还敢让家里的儿郎去读书!
张大娘就说:“语若啊,你回门是回你祖父家里,来接你的是你三叔,你那大伯心里有什么想法,其实和你也没太大的关系了,出嫁女,不就是娘家谁跟咱们亲,咱们就和谁来往么!”
秋语若就一副懵懂的样子,问:“真的么?”
她虽说是十五岁,其实还差两个月,这些年营养上也不是多跟得上,现在其实还是个小女孩的样子。
看着这样懵懂的女孩,大家心里忍不住多了几分怜惜,都纷纷表示张大娘说的对。
秋语若笑了,“好,我听你们的。”
这些婶子大娘劝自己以后不用和秋老大来往,回去她们就会对外说为什么这么劝。
秋老大,你的流量时代也要来了,你做好迎接的准备了么。
在大家的劝说下,秋语若愉快的决定不用买肉了。
王婶说:“不是说抓活鸡么,婶子家里养了不少,语若你要是不嫌弃,明天一早我抓了给你送过去。”
秋语若惊喜道:“婶子疼我,我不是那不知道好歹的人,明天早上送过去,还省了领回去操心一晚上,明天你在家称好,镇上多少钱一斤咱们就按多少钱一斤算。”
来镇上摆摊得出摊位钱,所以按镇上的价位王婶绝对合适。
苏家这种情况还愿意对她们表示善意的,都是心软不喜欢欺负人的,王婶就说给秋语若一斤便宜一文钱。
秋语若不愿意。
两人卖家想按低价,买家想按高价,都想让对方按着自家说的价位成交。
同行的一个爽利媳妇就说:“语若,你也别争了,就按着王婶说的价吧,咱们自己村里,相近的人家都是这么算的。”
其她的人也都这么说,秋语若也只能同意。
大家来镇上,不是家里中午要来客,就是要出门走亲戚买礼物。
秋语若第一次来青石镇,跟着她们也转了其他门市。
当看到镇上的医馆的时候,秋语若问苏静姝:“二妹,你大哥的病是让这里的大夫看的么?”
苏静姝原本逛的挺开心,听到大哥的病,开心减半,闷闷的应了一声:“是”
一直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的小妹,听到大哥的病情,也绵软了起来。
秋语若真不是故意扫兴的,就买了三块饴糖,给她们一人一块,另一块自己没吃,放在篮子里,回家给云澈吃。
秋语若之所以没买自己的,不是舍不得吃,而是她天生胃弱,又绝食过三天,到现在还没完全养过来,吃糖容易胃酸,所以她才没有给自己买。
但是别人不知道啊,苏静姝虽然天真了点,却也不是没心,她把自己的糖给秋语若,说:“大嫂我不喜欢吃糖,你吃吧。”
引诱秋语若笑着接过来,却又……
秋语若笑着接过来,却又回手塞进她嘴里,道:“我在养胃,吃不了甜食,等养好胃了我再吃。”
同行的看她们姑嫂相亲相爱的,彼此对视一眼,然后都替苏家长房感到高兴。
秋语若心里哼着歌,午时之前就领着两个妹妹回到家。
直接把篮子递给苏云澈,说了一句:“里面有给你的糖,自己拿着吃。”就去洗手了。
洗完手第一件事是看苏云廷的情况,苏云廷自然是没什么变化的。
室外这会温度也高了,秋语若又招呼着两人把苏云廷抬回屋里去。
苏云澈嘴里含着糖,耳边是秋语若的说话声,不用操心兄长的护理,也不用担心姐妹出门。
他就按着秋语若的指派,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但吃到了很久没吃过的糖,中午还吃到了从没吃过的美味。
……
秋三叔因为给秋语若置办了嫁妆,秋语若出嫁时他也很是风光了一把。
接秋语若回门,他自然是表现的积极的很,一早就套好了家里的牛车,吃过早饭,就在村里人出门上工的时候,他驾着牛车,去接秋语若回门了。
一路应着夸赞出了村,到苏家庄的时候,王婶来给秋语若送活鸡还没回去。
秋语若见秋三叔来了,就一副期盼很久惊喜非常的样子,赶紧问渴不渴饿不饿。
幸好这两天秋三叔被人恭维的,已经自我洗脑出他们原本就是非常亲近的叔侄关系,而不是住在一个院子里,三两个月说不上一句话的叔侄关系。
面对秋语若的热情,秋三叔接受良好,“你婶子盼着你早点回去,早饭都比平时做的早,吃过早饭就催着我来了。”
秋语若就说:“我也想三婶了。”
说完又让云澈三人过来,让他们认亲喊人。
两天的时间,云澈姐弟妹三人已经被秋语若收服,个个老老实实的叫了声三叔。
秋三叔应了,说了句:“都是好孩子。”
见院子里还有一个面善的妇人,仁义三叔迅速上线,对秋语若说:“语若啊,你嫁过来就是他们的长嫂,以后这三个孩子可就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