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買走金梨糖的二位老爺在元縣中頗有名望。
他們在匯餚樓里買下半斤茶點的消息,被李掌柜抓住機會遣人散播一圈後,樓里生意變得更加火熱,金梨糖愈發緊俏。
先前他們發愁的是沒處掙錢,現在銀子都捧到面前了,萬萬沒有拒絕的道理。
三人關門落鎖,一起出發上山,一口氣背了十來斤拐棗下來,那兩棵拐棗樹也真是夠大,被薅這麼多次樹上還掛著不少,幾人只撿完全成熟落地的就足夠用。
入秋天冷以後掉落在地的拐棗甜度變得更高了,但因為糖丸中的澀味來自拐棗皮,所以風味上的變化不會太大。
在這個完全手工製作的時代,確實也無法徹底掌控成品品質的一致性。
當第二批糖被王四帶走時,雲嬋讓他幫忙給李掌柜捎了一句話。
「做不完,完全做不完,下一批八天以後再來取!」
堂屋裡四角方桌上放著的是十吊銅錢,十個大錢串子在午後陽光下鋥光瓦亮,兩相對比下,桌邊三人面如菜色。
為了這十四斤糖丸,他們這兩日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成本比以往還多添了燈油錢,做完以後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我這老胳膊老腿是不行了。」王香月兩條眉毛擰成麻花,齜牙咧嘴地揉捏著手臂。
此時的薛老漢連煙杆也拿不動了,只能眼巴巴瞅著桌上的銅錢道。
「可不做的話,也太虧了。五天,五天賺一兩銀子啊!」
王香月皺眉:「要不等阿照回來就別讓他上山打獵了,跟我們一起做糖得了。」
薛老漢連連擺手:「不成,他打獵不比咱們賺的少,一起做糖就虧了。」
雲嬋安靜聽了半晌,提議道:「要不然我們請個幫工?一天二十文想必會有人來。」
兩人眼前一亮!這是個好主意,可請誰呢?
王香月感覺這種事,還是找自家親戚更靠譜一些:「要不讓我弟過來幫忙?秋收過後他們應該有時間。」
製糖的手藝不可輕易外傳,尤其是現在自家已和李掌柜約好只供應匯餚樓,在這個節骨眼上若是被別人偷學去再供給別人家,那可有口難辯。
薛老漢一聽老妻提到她弟弟,瞬間怒了:「不成!」
「我對你弟沒意見,可你那弟媳不是好貨,做糖這事兒萬不可和她沾上邊!」
當年王香月病重,家中無比困難,連餬口都成問題,他厚著臉皮前去找小舅子借糧,還沒說幾句話,他媳婦就臊眉耷眼地把自己攆了出去,完全沒顧念什麼親戚情分。
王家不富裕,爹娘幫兒子娶上媳婦就撒手人寰了,小舅子一家吃不起飯時她做姐姐的沒少幫襯,結果到王香月重病時,他家卻如此待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