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虞点点头。
次日天还没亮,吴虞早早起床,把爹要喝的药煮好放在木桌上,煮了野菜汤,也一齐放在木桌上,抱着长琴走上了田间小路。
等吴虞来到镇上,天已经全部亮堂了,路旁的小贩渐渐多起来。
“包子,三灵石两个,口齿留香哟。”
“汤圆汤圆甜又圆,吃了一家好团圆。”
……
吴虞饥肠辘辘,可惜口袋里没有一颗灵石,包子铺老板看出来他的窘迫,拿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走到他身边道:“没吃饭吧孩子,这个给你,不要灵石。”
吴虞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接过老板手里的包子,连说了三遍“谢谢”,才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好香啊!”吴虞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包子,心想早知道留着带回去给爹了,没关系,等赚了灵石,买六个包子带回去。
铜镜外的裴展渐渐忘却了斜阳村发生的事,沉浸在铜镜展现的世界里。他歪过头,对衡观说道:“这份恩情对吴虞长老来说看来很重要,才会被重现在铜镜里。”
“不错,铜镜里展现的应该是吴虞长老最珍贵的回忆和不能忘记的事。”衡观看着裴展的脸,露出一丝宽慰的神情,刚才痛哭过的裴展看起来好多了,面色也不见苍白,双眼注视铜镜,嘴巴微张,唇形优美。
“这老板人真好……”二人继续看着铜镜。
吴虞坐在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就像坐在村头山丘上那样,他把长琴放在腿上,深吸一口气,拨动起琴弦。
那曲子自然是吴虞乱弹的,但是里面带着孩子的天真,还有刚刚得到一枚包子的喜悦与感激,欢快的节奏弥漫在大街上,很快吸引来一群过路人。
“哪里来的孩子,弹的不错啊。”一个中年大娘说道。
“是不错,关键是这孩子真大方!”一个大腹便便的络腮胡男人道。
还有一个带着五六岁孙子的老人,佝偻着腰,对小孙子说:“你也跟这个哥哥一样去学琴怎么样?”
渐渐的人越来越多,把吴虞围了起来,路上堵得水泄不通。前边的人来听曲子,后面的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围上来,前边的人出不去,后边的人往里面挤……
等吴虞觉得差不多了才带着期待的眼神缓缓抬起头,发现人头攒动,心里一惊。
前边的人带头鼓掌,后边的人凑热闹也跟着附和,吴虞看着众人眼睛都亮了,一边鞠躬一边说:“谢谢大家。”
有几个好心人把灵石递到石头一旁,吴虞激动地跳起来:“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后面的人明白过来什么事,没凑上热闹也没听见曲子,讪讪的走了,留下几个轻飘飘的:“什么啊。”
那天吴虞表演到日落黄昏,捡起石头一旁的灵石,用颤抖的手一个一个的数,足足有二十多个!吴虞喜笑颜开,以后的日子有着落了,我们家买的起药了!也不愁吃饭了!
金刀血未干
◎夜半三更杀一人,天人永隔终一曲。◎
铜镜外的裴展和衡观都感受到了这份喜悦,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
吴虞抱起长琴,捡起灵石,去包子铺一口气买了六个肉包,飞奔回家,怀里的包子还温热。
“爹,我回来了!看,包子!”
吴虞一股脑把包子和剩下的灵石都放在床榻上,将长琴摆在木桌上,坐在父亲身边道:“趁热,爹爹快吃吧。”
老汉神色紧张道:“虞儿,哪里来的这么多灵石啊,还有这么多包子。”
“爹,这是我弹琴弹来的,放心吃吧!”吴虞神色坚定,他知道父亲在怀疑什么,不过他也解,毕竟他家穷的都揭不开锅了。
“爹,真是我弹来的,咱们家以后不愁吃饭喝药了,等着你腿好了,去镇上看我弹琴,你不知道,今天围了好多人。”少年神采飞扬的说道。
“嗯!”老汉的眼眶里瞬间银亮亮的。
后面几个月,吴虞雷打不动天不亮就起,抱着长琴去镇上弹琴,晚上抱着灵石回来,他过怕了穷日子,也怕回到连药也喝不起的时候,一天也不敢松懈,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总会出现在镇上街头,哪怕雨天路上没人只能挣到两个灵石。
后来有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发现了吴虞,他听见吴虞的琴音纯碎干净,问道:“孩子,你愿不愿意跟我学琴啊?”
吴虞果断拒绝了,他凑不出学费,而且还得照顾卧床在家的爹。
老者爱才惜才,深感惋惜,送给吴虞一本琴谱,叮嘱吴虞按照书上写的好好练琴,可以精湛琴艺,说完便扬长而去。
吴虞收下琴谱,每当夜里回家,他就来到村头土丘上照着月光,苦练琴艺。白天便一遍遍重复前一天夜里学到的新东西,果然技艺突飞猛进,赢的人们好评。
这一弹就是三年,吴虞不仅为了求谋生,也爱上了弹长琴。三年里雷打不动出现在街头,名声也渐渐传开,甚至有外地人慕名而来。吴虞家里的条件一点点变好,爹爹的腿得到了医治,可以下床站起来了。
直到有一天夜里,吴虞一如既往抱着长琴跑在回家的路上,风吹起他的发丝,经过三年磨砺的男孩变得成熟稳重,脸庞更加硬朗。
一到村口,吴虞就看见有人站在树下向自己招手,他心里疑惑,平常这个点村子里应该很安静,都准备睡觉了,哪里有人还站在村口
跑近一点一看,居然是王姨!
她看见跑过来的正是吴虞,忙踉踉跄跄地迎上前去,一把抱住吴虞,捶胸顿足道:“不好了不好了!孩子,快去看看你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