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这是什么呀?”
崔榕让莺儿和王姑姑她们,在一小片菜地的中间,还有菜地的四个方位,分别挖出四个小坑。
然后将带过来的一个盒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卷淡褐色的东西,拿在手中。
这时候,刚才因为害羞跑开,但实际上没有走远,而是在边上躲着偷看的小猫儿,难以抑制住好奇心的跑了过来。
靠在崔榕的身侧问道。
小姑娘从来就没见过娘。
被项颢收养到项家寨之后,他这个大寨主平时不是在练武,就是在忙寨子里的事情,哪有时间照顾她?
她就一直跟在刘婶儿身边。
刘婶儿又不是会真心对孩子好的。
虽然明面上不敢不听项颢的吩咐,该照顾是会照顾孩子们,但也是能偷懒就偷懒,多一点的关心都不会给。
凡事就怕对照。
崔榕其实是对小家伙也没见多热络,只是出于成年人对幼崽的礼貌,投喂了一下,另外就是给做了套衣服罢了。
毕竟是被人家娘亲娘亲的叫着,这也不算给的多。
可小家伙却真把她当亲娘似得,一步不离的黏着。
只要见着了面,就往她身边凑。
亲热的不得了。
她一跑过来,其他的三个以她马首是瞻的小家伙,也就都跟着跑了过来。
都省了崔榕让牛妈妈去将他们逮过来看住的麻烦。
因为接下来,她们要点火了。
万一小孩子看不住,再好奇的跑过去被火给燎了,那可就糟糕了。
“这是文献。”崔榕笑着回答了小猫儿的问题。
献,圣也。
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意思是,承载着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典章书籍。
这一点而言,和崔榕以前所理解的文献,几乎没有区别。
但是在晦气出现以后,文献在大汉朝,就多了一种释义。
就是用来指代,那些承载着驱散晦气的文章诗词的载体。
文献,便有了以文气献给天地,以驱散晦气之意。
这文献除了书写在其上的内容,是天地应许之外,还要书写者自身有文华之气。
另外,这作为载体的东西,也很有讲究。
崔榕在几个小家伙好奇的眼神中,将手中捆着的这一卷文献打开。
取出其中一张拿在手里,让他们凑过来看个新鲜。
自己却并没有多少心思去细看。
因为昨天晚上她已经研究过了。
文献所用的纸,是用了桑蚕丝,桑树皮,楮树皮,苎麻等等材料造成,其中还放了松香。
凑近了闻一闻,就会发现这纸张还带着一股药材的味道。
不知道是造纸的时候加了药材,还是制成后用药汤煮过。
最外面一层,涂了蜡,摸上去十分光滑。
一张文献入手十分厚重,崔榕感觉这纸,估计和硬币差不多厚实。
她从崔老爷那里要来了五张,卷在一起,都能拿来当一把凶器了。
……就是很结实的一根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