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任何人物的视角】
灾难总是来的让人意外。
起初没人在意,那只是一顿普通的早饭,和往常一样的地铁,熟悉的新闻播音,路口那家专卖店的招牌,直到这些都消失,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严重。
属于地球文明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历史的记载中,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化到信息时代,只用了短短几千年,对于个体而言,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但站在宇宙的视角,这是了不起的。
宇宙在膨胀。
有一些生命站在极高的角度,发现了一个微小变化,那就是伴随着宇宙的膨胀,物质总体和能量的总体正在相对不均衡变化
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如果水是能量,气球是质量,那么构成这个水球的整体就是宇宙。
这个宇宙可以变化出更多形态,膨胀或者收缩,但是当质量和能量达成转化条件时,质量(即有质量的物质)会变成能量,而能量也会变成质量,这或许会打破宇宙的平衡,但在时间的尺度上,它总是动态传递着的。
换句话说就是单位时间内能量的转换总量等于质量的转化总量,即转换掉的总能量等于新生成的总能量,消失的总质量等于新生成的总质量。
但随着宇宙文明的更迭交替,同一时间内存在的文明总数是有一个上限的,这个上限就是有核文明的总数量,核变会将大质量释放成能量。
还是那个气球的例子,水是能量,气球是质量,质量的减少让气球能承载的总能量上限降低,而随着质量释放成了能量,能量总量被提高,也就是水变多了。
本来气球装满了10斤水,后来气球的一部分变成了水,变化后的气球只能装9斤的水,可是偏偏气球消失的那部分变化成了2斤水,也就是说,原本10斤水,又多了2斤,一共12斤水。
原本气球能装10斤水,变化完只能装9斤水,但是此时水已经有12斤了,会发生什么?气球被撑破,水全部流完。
宇宙正处在这个阶段,质量被掠夺,能量在膨胀,在时间的尺度上积累下来,已经无限接近阈值。
这一过程不可逆。
宇宙间的顶级生命体进一步发现,达到阈值后的宇宙并不会瞬间毁灭,而是逐渐被融合进总宇宙。
类似的说法在地球文明中也有出现,如果把宇宙想象成一个肥皂泡,那么总宇宙就好比是肥皂泡外的世界,假设那个世界存在,那么那个世界一定不只存在我们一个宇宙,如果总宇宙的质量是无限的,那么其总能量阈值不可测,其组成宇宙数量同样不可测。
进一步推测出,总宇宙间存在融合、分裂、吞并、碰撞、重组,每一种变化都伴随着巨量的能量交替,而组成我们这个宇宙的最外围,一定存在某种致密物质,抵御着来自总宇宙的各种能量变化和冲击。
【尾声】
顶级生命体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形式?
宇宙之外的总宇宙是否存在更高级的生命?
这本书中不做探讨,出于偶然写了这本书,前后不过一万字,主要是挖一些坑,比如这个世界关于《三体》的内容为何被凭空抹去,柳玉竹去了哪里,颜夕这个人物存在的价值,两位三体人物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为何发生变化,导火索是什么,总宇宙的模型是否准确,总宇宙之外是否还存在更高级宇宙,如此云云。
这些问题,将会在未来的短篇中有所解答。
未来计划创作一系列万字左右的短篇,作为各种支线来会聚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大事儿】是开篇,但不会是结束。
下本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