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真央走了。除了这封信,别的什么都没留下。真是来的突然、去的洒脱,不愧是岛国女剑客。
戚继光原本还以为是收下一个情人兼级保镖,今后再不用担心刺客了。去打仗,身边也有异国红颜作伴。哪知道,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管怎么说吧,这位大友氏剑道七段女高手,今后是不会再来找他的麻烦了。回想昨夜激情,心中免不了有几分怅然。伊人已去,枕上余香未散。
收拢心情,振奋精神,戚继光再把心思转移到正事上。二次义乌征兵已经接近尾声,他要尽快整合戚家军,随时准备入闽抗倭!
两千新兵早就员了。现在是优中选优,精选出两千名精锐。这个时间不能拖太久,一旦接到福建前线的告急文书,戚家军立刻就要出兵,奔赴战场。
戚继光告诉王如龙、陈大成,最多再给你们两天时间,招兵工作必须完成。这两千新兵还要带回新河进行整训。另外,已经通过复试筛选,被录取的新兵现在就要开始进行基础队列训练。
刚入伍的新兵,就算没有掌握刀矛招数、也不懂得使用火铳火炮,最少队列得走整齐。义乌到新河还有段距离。两千新兵徒步行军走过去,总不能像放羊一样,不成样子吧?
征兵处,复试筛选仍然在进行中,戚继光已经组织起训练了。先列队、再走步。队列要整齐、步子要一致。
义乌兵好就好在服从命令听指挥。戚继光往队列前面一站,新兵们一个个精神百倍。让走就走、让停就停。
继光从新兵当中挑选出一批出色者担任基层军官,力气大的、会武艺的、读过书有文化的,都是选择对象。杨文通因为参与过剿灭间谍窝点,成了第一个被提拔成把总的新兵。
又过了两天,征兵结束。戚继光把两千新兵集合起来,准备开拔。温州的百姓听说之后,都来送行。尤其是新兵家属,又是送吃的、又是送穿的,生怕自家子弟进了军队之后吃不饱穿不暖。
招兵处的军官解释了,军队管饭、一年四季军装。家属们仍然送吃送穿。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军队一定要好好干。打倭寇,为民除害;立功升职,光耀门庭。
战鼓声咚咚、号角呜鸣。知县赵大河带着义乌县衙的官员差役,参加送行大会。
赵知县在大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义乌子弟参加官军之后,要听从戚将军的命令,奋勇作战、多立战功。给义乌增光、让家中亲人引以为傲。
响了三声炮,戚继光和赵知县拱手告别。突然,有一骑士如飞一般赶到。跳下马,跑到近前行军礼,“启禀戚将军,徐同知急信!”
“拿来我看!”戚继光接过信,打开。
信是徐文长写的。大致内容是,徐文长在新河接到胡宗宪的命令。福建抗倭战事不利,命戚继光所部迅开往前线参战!
戚继光离开南京之后,先回了一趟新河,然后才来的义乌招兵。徐文长知道他在南京经历的那些糟心事。因此,一接到胡宗宪的命令他就猜到,肯定是俞大猷、卢镗、刘显那帮人吃了败仗。胡宗宪这才急调戚家军入闽增援。
徐文长问戚继光,义乌招兵进行的怎么样了?你还有多久才能回来?咱们什么时候起兵去福建?用不用我提前做些准备?
随着这封信,徐文长让报信骑兵把胡宗宪的命令也带过来了。命令内容和徐文长在信上写的基本一致。虽然胡宗宪并没有明说仗打得怎么样,但仅从这命令的措辞上就能看出来,福建的形势已经相当紧急了。
军令如山、兵贵神。现在回新河,汇合戚家军主力再往福建去,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就太长了。
虽然在总督府的时候,戚继光受到了俞大猷、刘显、卢镗三人的排挤,但他打倭寇,可不是为这几个人打的。说大了是为国家为百姓,说小了,就是他喜欢打仗、更喜欢在战场上消灭倭寇!
送信大会已经开过,义乌的官员、百姓,好几万人都在现场看着。箭在弦上、不能不。戚继光命令部队,开拔!
出了义乌城,走出去二十里,命令部队暂时停下,原地休息。继光拿出地图看了看,写一份命令,用信鸽送往新河交给徐文长。
他率领两千新兵从义乌出南下,徐文长带领戚家军主力四千人马,从新河起兵,双方到温州汇合。再写一封信给傅应嘉,命令戚家军水师舰队出海赶往温州待命。
他打算从温州港乘船,直抵福州!有船不坐,不是浪费吗?再说,坐船总是比陆地行军效率高、度快,还能节省体力。既然有舰队,为什么不用?
两份命令出去之后,部队继续开拔。率领新兵走长途,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不是这个上厕所掉队了,就是那个东西找不着了。或者是生病了、想家了。走走停停,队伍根本快不起来。
等两千新兵终于达到温州的时候,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这儿等快两天了。舰队出最晚,也比新兵早到了小半天。
各种辎重物资、粮食弹药、火炮火铳,大包小包的正在装船。
“参见大帅!”“拜见大帅!”“大帅您可来了。”
徐文长带着众位将领来相见,将领们纷纷行礼参见。继光一一打招呼,看见李、杨文、蔡峰、高峥、戚继美、陈子銮、吴惟忠这些老部下、老熟人、好兄弟,戚继光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帅,还有我呢,我们也来了!大帅您比上次见面更精神了。”说话的是黄老七。徐文长把归义军也带来了。黄老七、麻叶、陈东,三人并排行军礼。
“好,好哇!兄弟们一起随我去福建,打倭寇!怎么样,你们高不高兴?”
“高兴呀!能跟着大帅打仗,不管去哪儿、打谁我们都高兴、都痛快!”黄老七咧着大嘴,大呼小叫。麻叶、陈东也同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