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会怎么在上面刺绣,没个两三年的功夫怎么够?
而且除了布料刺绣的特点外,构图也是门学问。
打个比方,年过古稀的老夫人要过大寿。
那绣娘就要绣松鹤寿桃,给新婚的夫妻就要绣送子观音。
除此之外,买主的审美如果是典雅素静的,那就要想办法把绣图绣的雅致简约。
如果买主喜欢花团锦簇,那就要绣出热闹繁华。
总之别看一个小小的刺绣,放到现在在大学开个专业学四年都不一定能学完。
且学习期间其中的花销都要自费,无论是云锦蜀锦还是壮锦,哪一种都不便宜。
恐怕等尔雅彻底学出来,再多两个八十两都不一定够用。
总之这是一门耗时长,花销大,短期内还看不见收益的手艺。
尔雅不得不慎重犹豫,有没有必要去花这个钱。
但话又说回来,像何大家这种级别的刺绣师傅,出来开班教学的可是很少的。
哪个大家舍得把自已毕生的手艺传给别人?
若不抓住这次机会,谁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等到下一个何大家开班教学。
而且尔雅刺绣这么多年,对这门手艺也是有感情的。
若能更进一步,她也是十分欢喜的。
王掌柜看尔雅脸色变来变去,知道她一时拿不定主意。
不过能犹豫也说明八十两宋娘子是能拿出来的,总比店里其他合作的绣娘强些。
王掌柜在此之前已经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其他两个手艺比尔雅好的绣娘。
人家一听就直摇头,直言拿不出这么多钱。
相比之下,宋娘子还能犹豫。
王掌柜立刻抓住机会力劝尔雅:
“宋娘子,八十两听起来多,但你要学成了手艺,也就几件绣工就回本了。
你看这件嫁衣,就是手艺比你好的沈娘子绣的,她绣这件嫁衣工费可是十两银子。
你若学成归来,到时候我多给你介绍几件这样的活,八十两不就回来了吗。”
王掌柜说的天花乱坠,但且不说就算尔雅真的能学成,那也是几年后的事了。
关键是她也不知这个何大家为人怎么样。
别到时候交了拜师费,她却敝竹自珍,不愿拿出自已的真功夫,钱不打水漂了。
尔雅还是犹豫不决,最后告诉王掌柜她要回家考虑几天。
王掌柜生怕尔雅最后放弃了,走之前还在对她说:
“要拜何大家为师的人可如过江之鲫。
宋娘子你也不要考虑太久,否则何大家徒弟收满了就不要人了。”
这殷勤急迫的态度,让尔雅不得不怀疑:
“王掌柜,何大家是给了你中人钱吗?让你这么给她游说。”
王掌柜闻言有些生气:
“宋娘子你可别胡说,你要去学拜师费又不交给我,我能收什么中人钱。
我还不是看你在我店里挂名接活计,指望你学出来,我这店里也好多个招牌。”
青州各大绸缎庄都有自已合作的绣娘。
这些绣娘将自已的绣品代表作放在绸缎庄。
有客人想要找绣娘做衣裳或者做嫁衣就会到绸缎庄看绣娘留下的作品。
满意哪一个就指定哪一个做,绸缎庄只会收绣娘一点介绍费。
这样两方都有的赚,如果哪个绸缎庄的绣娘手艺特别好。
绸缎庄也会跟着出名,对生意也会有加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