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偷香高手后传周芷若生孩子 > 第297章 焕然一新(第1页)

第297章 焕然一新(第1页)

时间的流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变动,半个月如静水般流转而过,但这段时日西北战场的格局却没有那么平和,而是如煮沸的开水般滚烫沸腾,尸骨未寒的旭烈兀若是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因为他的死亡拉开了四国决战的序幕,在这场被后世人称之为蒙古由盛极彻底转衰的着名战争中,一人之死微不足道,万人之死亦无关紧要,但旭烈兀之死却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数十万军队的命运存亡,这种殊荣可谓万中无一。

在一而再再而三丧子之痛的打击下,唆鲁禾帖尼彻底暴走了,誓要将宋青书挫骨扬灰,她此时大权独揽,她的意志就是整个蒙古的意志,旭烈兀死的那天,她就下令向宋青书率领的南宋军营起全面进攻,不留后路,宋青书是蒙古公敌,这个决定以及旭烈兀的死讯传开,所引的无疑是蒙古上下近乎山崩海啸的同仇敌忾,无数士兵振奋震怒,就这样,唆鲁禾帖尼这个颇为激进不智的决议非但没有受到阻塞,反而激了蒙古大军的凝聚力和仇恨心。

第二天,唆鲁禾帖尼亲自率军向南宋军营动攻击,蒙古、金国和南宋的临时军营距离不远也不近,整体呈等边三角形,蒙古骑兵的行军度举世无双,宋青书在跟随进攻无双城时就深刻体会过,不过半天功夫就临近南宋军营,不过南宋这边似乎早有准备,做好了行军布阵,双方在一处地势不平的平原中相遇,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统领大军的不是鼎鼎大名的齐王宋青书,而是翠羽黄衫霍青桐,双方高层在经过一轮正常的嘴炮攻击后,毫无花哨地动了进攻的命令。

单论士兵素质和军队战斗力,蒙古都在南宋之上,这点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蒙古大军并非倾巢而出,不留后路,唆鲁禾帖尼终究不是傻子,没有被仇恨完全蒙蔽心灵和理智,在局势微妙难明的情况下,将筹码和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篮子上,试图一役定乾坤是兵家大忌,她总得留着足够的力量应对随时可能出面搅局的金国,于是这一战虽然极尽惨烈,但还没有到失控的地步。

霍青桐与蒙古争战多年,相当了解蒙古的战斗风格和对战特点,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但由于回族的弱小,以前取得的那些优势和战果大多属于小打小闹,毕竟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再好的策略也难以取得太大的效果,可当她拥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后,那些精妙策略和布局就挥了相当的作用,不再是之前的智计有余而力有不逮。

独自统率二十万大军的霍青桐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风采,在这一战中她仿佛对蒙古大军的一切行动都了然于心,奇招频出,后而先制,蒙古骑兵无论正面冲锋还是分散聚拢包围,她都准备了合适的大招迎接,弄得蒙古士兵叫苦不迭。

铁木真在世时,蒙古的军事实力是无可争议的诸国之最,诚然这与铁木真和数位优秀儿孙以及麾下名将的英明勇猛脱不开,但能横扫列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蒙古的实力太强,在一场场战争中打出了自信和气势,而这种自信又反向增强了蒙古的力量,直到最后睥睨天下,可以说这是一个骁勇狂野的民族的崛起史,但很可惜,这部光荣历史的走向在一个无赖层出不穷的阴谋算计下生了滑铁卢。

铁木真暴毙,相当于蒙古的精神旗帜和信仰轰然倒塌,而后面死去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则相当于断裂了蒙古的未来(昨天刚死、尸骨尚温的旭烈兀算是跌灭的最后一颗火苗),信仰和未来皆毁,那股充斥着每一个蒙古士兵的骄傲和自信几乎全散,而这股精气神正是蒙古大军横行天下的根基,少了这股精气神,纵然士兵的度力量和反应力都与先前无差,整支军队的战斗力也至少下降了三成。

另一个原因,六盘山和高丽之败,死的不仅是统治者,还葬送了无数士兵和名将,他们才是征伐中原国家的主力,而这次前来的士兵却是镇守西方诸国的术赤系、察合台系诸王军队和留守和林的游兵散勇,西方国家大多弱小,与之相对的此次前来的军队战斗力本就不及死亡的数十万大军……

这只是其中最突出的原因,还有很多次要因素难以一一列举,而与之相对的,南宋大军的精气神也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就在数年前,宋青书未横空出世前,南宋的士兵面对其他国家的士兵,尤其是金国、蒙古的士兵,心态上就处于弱势和下风,更直白讲是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这倒不是因为南宋重文轻武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统治阶层的懦弱,如赵构这般对外苟且求安的皇帝,在宋朝上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太多,向辽国割地求和、向金国纳供求安、与西夏久争不下、于蒙古称臣俯……

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国家,所培养出来的士兵又怎能拥有保家卫国的守护意志,或许只能在窝里横横,镇压农民起义的雷厉风行、鱼肉市井百姓的虚伪无耻……

陆游为何胸怀沟壑却苦无施展抱负的舞台、辛弃疾晚年终如愿上战场却未捷先死,就因为武将不堪,有志无能的文人只能将他们的郁气寄托于诗词山水或者青楼花魁间,有志有用的文人要么终身怀才难遇,要么将他们的风骨化作刀刃火焰,最终燃烧了自己,能将剑刃刺向外寇胸膛者,百不存一,强如岳飞,他两面皆占,向外敌挥剑,将金国斩得头破血流,但就因赵构自认正常的忌惮之心,一句莫须有便将他烧成了灰烬……

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整个南宋的氛围都变了,且是彻彻底底的蜕变,单单出了一支四川的军队与其他国家联手便将不可战胜的蒙古打的丢盔卸甲,连铁木真都枭(其实跟南宋关系不大),以一国之力团灭数十万蒙古骑兵,收服高丽和东瀛,轻松平复大理的乱局,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令国人扬眉吐气,用一句很老套的话来说——我们汉人终于站起来了!

所以呀,现在的南宋士兵在身体素质和本性上或许没有什么改变,但精气神却已是焕然一新,当然,这也与统率他们的人有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