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能不能断病根,有没有副作用,怕是就不在考虑范围了。
苏桐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毕竟她也只是来买药的,别人的事也轮不到她来管。
她报出了好几种中药名字,都是这个季节采不到的。
她这副身体还需要调理,干枣、枸杞、当归等便宜又有效的温补药材也要备一些,更何况老林那里光扎针也不行,这年头草药不贵,既然来了便也捎带买了。
那人虽看起来懒散,但抓药倒还麻利,三两下便把她要的中药称好,大大小小的用纸包装好,又用麻绳捆住,大大小小地串在了一起。
苏桐顺便看了看店里的杂货,现他这里还有些紧俏货。
比如暖水瓶,供销社缺货,这边却有且花色还不错,她便挑了个。
结账的时候,那人不声不响地还给她抹了零头,虽然只六分钱,却和别的店老板毫厘必铢斤斤计较的形象有极大反差。
毕竟这年代,六分钱能买好几个鸡蛋了。
临出门时,苏桐脚步顿了顿,放下手中的东西,拿起柜台上的笔在其中一张药方上添了几个字,对还在另一角慢吞吞收拾柜台的老板说了句:
“这零头不白让你抹。”
那人看她在药方上涂画,脸色大变,只是未等他喊出声来,苏桐已拿起东西出了门。
老板这会儿倒不慢了,三两步跨过来拿起那沓药方,见最上面一张药方后面被添上了两味药,老板瞪着那几个字,半天没缓过神来。
——————
县里来的技术员不亏是大学毕业出来的,果然长得白白净净。
准确地说,是白白胖胖。
姓李,穿着套齐整的中山装,头梳得溜光,有点少年老成的模样,兜里还插着支钢笔,如果能再瘦一点的话,或许还是能有几分文化气质的。
当然,这绝不影响吴支书和田青蓉对他的热情欢迎和殷勤称赞。
吴支书是指望这县上派下来的人能把牛治好,一路上怕冷了场让人家觉得怠慢,绞尽脑汁地陪着聊天。
田青蓉在一旁配合着吴支书,不失时机地找着话题,时不时地还夸上几句,一路上把李技术员哄得飘飘然。
吴支书原本对田青蓉的印象一般,这姑娘在知青里不太合群,又爱斤斤计较,往日里为些鸡毛蒜皮的事也找过他不止一回两回。
今日意外现这姑娘也是有特长的,比如很适合做接待工作嘛!
脑袋灵光,接话也接得很恰当,看人家李技术员被她夸得嘴都合不拢。
吴支书忍不住也见缝插针夸了田青蓉几句,田青蓉再不失时机地回夸一番,总之一路上大家都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苏桐扶着她的大铁锅和坛坛罐罐默默地坐在车斗一角,看着这几人一本正经地互夸。
心想着那日看田青蓉以为她是冲着邢东阳在使劲,今日看来却又不全是,八成这姑娘还有些别的想法。
到了村子后,吴支书也没敢耽搁,生怕那几头牛坚持不住,直接带着李技术员去了牛棚。
这会儿田青蓉倒是没跟着了,一到村口就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她也知道去这会儿去牛棚生的不一定是好事。
倒是白白胖胖的李技术员被捧了一路,眼下也有些紧张起来,苏桐走在最后面,瞥见李技术员竟抬起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这大冷天的。
吴支书在前头引路,率先进了牛棚,进去后却见他愣在了那里,半晌没动。
冬天天气冷,怕漏风,牛栏四周都用毛毡挡着,光线便不是那么好。
跟在后面的李技术员看不清里面的状况,心道这是来晚了吗?
牛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