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税刚收过,账上就剩这么点银子了?”
户部几个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户部侍郎站出来,道:“陛下自登基后,一直轻徭薄税,税收本就不如往年。加上今年重整了边务,军费一项便出去大半,因此所剩实在不多。”
兵部尚书道:“此言差矣,军费年年拨,今年不过教往年多了一成,如何就占了开支的一大半?”
户部侍郎看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跟个弥勒佛似的,眼观鼻鼻观心,就是不说话。
户部侍郎只好道:“税收的钱的确就是这么多,军费不能省,这一项就出去一半。当日萧庶人贪墨河道银以致黄河决堤,这几年年年在修。陛下想要一劳永逸,修得就必须精细,这一处的银子花费也不少。”
小段想起来了,衡王那三百两万到了也没弄回来,抄家抄出来的银子归了先帝,被先帝抹了他内库的亏空了。
小段不耐烦地翻了翻账目,“还有没?”
户部侍郎被小段吓了一跳,过了一会儿才战战兢兢道:“工部研究出了新的农具,半卖半送给农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各地所设的慈幼院,收留了不少寡妇和孩童,长此以往,怕也是积沙成石啊。”
柳杨皱眉,道:“农具是百姓的命根子,从黄牛、犁、锹,哪一样不是比人的命贵?用得好了,天下少饥馑,这是千秋大事,断乎不可省。”
柳杨很支持农具,那是红红研究出来的东西,她不想让红红失望。
小段接着道:“慈幼院的人,女人会织布,大孩子会带小孩子,乡绅和宗族也会出钱,等她们走上正轨,很快就能自给自足,这一处统共也花费不了多少的。”
户部侍郎犹豫道:“可是陛下,账上的这些钱,无论如何动不得了。年底恩赏百官,供养宗府,祭祀祖先,样样是需要银子的地方,还要保证明年春耕顺利进行。”
小段坐直身子,把账目撂到桌上,“直说吧,你有什么好办法。”
户部侍郎看看尚书,咬紧了牙道:“以臣之见,税赋已经减了三年,为明年开支计较,不如还将赋税加回去?”
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先帝时国库多有亏空,百姓赋税重重,苦不堪言,如今好不容易松快两年,还未能缓过劲就又要加税,算是哪门子的与民休息。况且,就是加税,也是明年的事情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碍新农具的施行。”
“这话说的在理,”小段哼笑一声,“从哪儿弄钱不行,非打百姓的主意?依朕看,满朝朱红紫贵,甩甩手,就能掉下来不少银子呢。秦尚书,你说是不是?”
户部尚书被小段点名,他冷笑一声,“老臣两袖清风,陛下要看得上这一身衣裳,只管拿去。”
户部尚书是出了名的抠门,先帝在时也没法从他手里扣钱,小段这几年花销大,已经很惹秦尚书不快了。
“你看你,动不动就生气。”小段道:“朕听说今年风调雨顺,各地都有好收成,尤其是江南,前不久才送了各色上用丝绸十万匹,瓷器玉器若干,这些东西能折多少钱?”
户部侍郎立刻给出了一个确切的数字,“只是,按照旧例,上供来的东西入内库,下分给各宗室,不入国库的。”
“宗室不缺这点东西,几匹布而已,不赏他们难道就过不了冬了?”小段摆摆手,道:“正好账上紧张,宗室那边的供奉再减五成,年底祭祀,该省就省了,先帝在天有灵,也不会责怪的。”
小段看着秦尚书,做出个掏心掏肺的模样,“朕是真心实意的为户部省银子,能不花钱的地方朕也不想花钱,但你看,只节流不够,还是得开源啊。”
秦尚书面色缓和了很多,他开口道:“陛下也说了,江南富庶,商税也该适当提一提。”
户部侍郎叫苦不迭,江南是富庶,可是江南出了多少官员,从那弄银子,哪能那么简单。
但是秦尚书已经应承了陛下,可见在陛下面前,想耍脾气总得拿点真东西。
小段这才满意了,他敲了敲桌子,“明年要做什么事,预备多少钱就尽快报上来——报给秦尚书。”
小段笑眯眯地看着秦尚书,“老大人,朕信任你,你能从江南掏出钱来,大家都能过个肥年。不然,今年过年,你就等着朕去你家里吃席吧。”
秦尚书老神在在,“必不负陛下重托。”
礼部一直没吭声,眼看银子的事儿有着落了,这会儿第一个要钱。
“陛下的生辰将至,该筹办起来了。”
小段不爱过生辰,他是被捡回来的,压根也没个正日子。
“从简吧,一切从简,上朝的时候磕个头,宴会就免了,朕过生日也不是很想看各位的苦瓜脸。”
礼部坚持不懈:“陛下今年就满二十二了,总不能再从简了,立后之事也该提上日程,这。。。。。。”
"你出钱吗,你要是出钱,朕可以勉为其难准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