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不明所以。
传旨这件事不应该是由太监来做吗?
怎么会是驿卒?
这么潦草?
内心有些吐槽,觉得事实永远与想象中要有很大的差别。
但很快,朱桢就明白为什么,传旨意的不是太监了。
“十一月十五?这不是三天前?”
“好家伙……”
三天前的旨意!
结果从应天,此时到了他的手上!
朱桢难怪会用驿站加急传送旨意。
暗道恐怕不是八百里,也至少是四百里加急了……
没有传说中宣旨场面,甚至朱桢连马鞍都没有下来。
……
由护卫从人那里取来用盒子装着的圣旨。
朱桢打开的第一眼,就是看到了上面记述的时间。
随后,他往下看。
“大明秉承天意立国,至今已十年有二……”
大段没用的废话,朱桢走马观花的略过。
看向重点。
“然,十年间,天下九州,夷人作乱,匪军不止……虽逐年减少,又有外患加剧……”
内容的意思,就是这十年来,各地叛乱不断。
虽然在每年减少,可是北边的蒙元又开始南下。
而哪怕朝廷兵马能如数扑灭叛乱,以及反击蒙元的侵略。
可是每当朝廷大军一到,很多时候都已经为时已晚了。
不是城破百姓被屠杀,就是原本能坚守下来的,也因为没能有及时的支援而自行告破。
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军情传达,以及行军时间太过于漫长所导致的!
读到这些的时候,原本有些不以为意的朱桢,此时内心很突然的,有了一抹不好的预感。
继续看下去。
“十月下旬,朕之六子,楚王朱桢献上水泥,曾言之凿凿,若用水泥修建官道,可极大改善这一现状……”
“初时,朕不以为意,但现在朕却改观,既于民无害,不如一试?”
“然,朝廷户部捉襟见肘,实不能有钱银以作修建水泥之用……”
“朕有六子,常有孝举,以为,应天始,而至九边,楚王可用以水泥修建官道贯通,所费先行垫付……”
看完,朱桢整个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