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新疆导游彬哥 > 第四十一章 灵机一动(第1页)

第四十一章 灵机一动(第1页)

再好的“设计”,也比不上一颗“真诚”的心!

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无论有多么令人“糟心”的情况,都能被有经验的导游“一一化解”。

这不,同样是“小包团”,有人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也有人非常讨厌被陌生人“蹭听”。

而作为一名xJ导游,不能让游客们有“厚此薄彼”之感;更不能给别人以一种“非议”的机会。

把“决定权”交给订游客后,这讲解的“对象感”,就会完全不同。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把来博物馆听讲,变成了“逼迫”孩子“寒假进补”的机缘,把一个好端端的“寒假”给变味儿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对于请讲的导游,还是十分尊敬的,这一点,让朱朱很满意。

这比在外面带团,被“窝囊”,在心理上,要舒服太多了!

和平常的讲解不同,寒假里,包含了一个“春节”。

而带着“过节”的心,来看充满知识的博物馆,让朱朱讲解方式的创新,也有了不少挑战。

人家是来寻乐的,可不能让人“苦哈哈”地打着哈欠、琢磨着“还有几个厅啊?”巴不得早点结束!

“不行,今天‘绝活’不亮;‘汉史’不讲;‘佛窟’不转;……太浪费时间了!他们只需要开心,看啥会开心呢?……五岁小孩子的视角里,那几只小耳朵,更有吸引力!……还有衣服!型!奇怪的小动物……”

朱朱的心理活动,多到离谱,每一次见到不同的客人,立即要呈现不同的介绍方法,这让朱朱的“智能讲解”,远远胜过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制式讲解。

于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好评”传来,让朱朱可以有机会,接触更多身份背景的不同客人:上至领导,下至五岁小朋友,远到外国人,近到乌市本地人,每一种人,都在朱朱的心里,有了独特的“讲解思路”。

而这种“适应性”强的特点,也为朱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真没想到,有一天,吹牛皮,能吹上天!”

朱朱的老公,开着朱朱的玩笑,并不是“打击”着朱朱的积极性;而是一种独属于他俩的“冷幽默”。

代价就是,很多午饭,都给省了。

最夸张的时候,会一天连讲三场,这样,中间没有一分钟的停顿,日“输出”的文字量多达4万字一场,相当于:每天,都要读几本巨著。

对于朱朱而言,消化系统几乎全部为这种“吹牛强度”给调整了“进出口”的时间。

最夸张的一天,从早上11点,能一句话不停地,一直讲到下午18点,7小时连续演讲。

听说,就算是“演唱会”,最长也不过3小时。

而对于朱朱来说,相当于开了一场时长长达7小时的“个人演唱会”。

能控制自己,是好事;可是对于客人来讲,尤其是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旦包了场,就会绝对禁止别人的中途加入。

面对这种“包”感强的客人,朱朱本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加褒贬的;可是,从私心底上讲,越是这种“私有感”越强的客人,朱朱“分享”至诚的心,就会越“打折”和“缩水”。

其实,这种“缩水”,最主要的,来源于对方的“态度”,只要听得专注,朱朱就讲得“滔滔不绝”;要是中间动不动就要休息,中断太久的,讲解的热情就会被浇灭一半。

最有趣的一场,朱朱遇到了两家人,一家是民族融合的;一家是大上海的,两家对于朱朱的讲解都很认可;可是,就对于两家一起听,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他们每家都向旅行社打去电话,投诉不能“专讲”;但是,这是春节啊!能过来讲解的导游并不多,只有凑合了。

并且,之前时间上的分歧,也让后加入却先听的上海客人有了一种奇怪的感受:很想继续听,但不想与他人共同分享。

没错,刚才,单独给她8岁的小孩子讲解“大汉”的时候,孩子好歹算是听进去了;而这“乌泱泱”另一大家子人进来,要是孩子再想单独问问题的机会,就会被“抢走”了。

朱朱真没想到自己的“吹牛技能”能变得如此抢手。

更令她感到震惊的是,就是在她看来,极为平常的“常识”性讲解,在这些游客的耳朵里,全是“新”东西!

和孩子的家长一对“暗号”,才知道,现在的孩子所学的书,和朱朱这一批的,完全不一样!

“和平精英?”

当小孩子提起一种朱朱根本没有玩过的游戏的时候,朱朱也呆了。

在博物馆里,终于有了她能被“问倒”的机会。

原来,在朱朱的知识盲区里,就是现在这一代孩子们的教育课本内容。

传统,对于朱朱来讲,一直深刻于心底,即使当年的所有书本,都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可是一直被深深铭记于心底的,却是令到她一生不忘的“经典传承”。

如今,只不过,把当年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一套,原模原样地讲出来,就会被来参观的人,顿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多得不知道!”

当遇到游客问到自己的时候,也就是朱朱最为开心的时候。

这不是“自虐”狂,而是朱朱很希望再有机会,补齐一下自己的知识漏洞,但是面对这么浩大的“补缺工程”,到底从哪一部分先开始,最方便的办法,就是被“问倒”。

只要有了这样的一种“提示”,朱朱自己的知识盲点,就能立即被激活,找到去“再学习”的方向。

就像“科举”制度这件事。

面对博物馆,在“魏晋南北朝”的展区里,出现了“科举考试”的“秀才对策文”时,终于有一个专家提问了:

“中国最早的科举制度不是从隋朝开始的吗?怎么这里就有了呢?”

朱朱顿时现这里,自己“大意”了!

不过,对于这一点,必须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这是西凉小国的一份科举制度,在西域地区,和大隋相比,的确上不了台面,也不能称得上有规模,但从性质上讲,也是西凉统治者,对内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就放在了这一时期的展柜。xJ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区域,很多东西,可能早就有了,但量不够,量变引起质变,所有这里的量,还不足以达到引起‘质变’的数量极。”

朱朱灵机一动,掷地有声地一通回答,虽然让游客点头称是了,但是她自己心底清楚:这是自己临时起意,猜测胡诌的!等这一拨客人走了,再回来专门钻研钻研,等下一位再来的时候,就不会再“露怯”,说起“正解”的时候,心中有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