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岚啊,”他曾这样写道,“我再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人。”
她读过,却不觉得受宠若惊。除了她,应该还有薛璐吧,经过这样两段感情,再要找同样的人,的确是不容易了,更何况他又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人。
前一阵,冯一诺还在问她:“你想过没有,如果当初选择叶嘉予,现在会怎么样?”
她骂一诺胡闹,一诺又说她假正经。其实她说的是实话,与郁亦铭在一起之后,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如果”。对她来说,只做一个人的锚便足够了。
郁亦铭打断她的胡思乱想,蛮横地说:“叫他别写了。”
“关你什么事啊?”她偏不肯。
“你是我老婆,怎么不关我的事?”
“我又不回。”
“光不回就行啦?看也不能看!”
“哦。”她只是随口答应。
“乖。”他总算满意了。
她翻过身准备睡觉。
他伸手去关灯,又开口对她说:“明天早上,你起来先别上厕所。”
“干吗?”她问,心想怎么连这个也要管?
“抽屉里有支验孕笔,你先用一下。”
“我看你最近的状态跟刚刚有登登的时候差不多……”
这句话好似炸雷,她一下子瞌睡全没了,往前推算了一下,还真有这个可能!
“那怎么办?我根本没时间生孩子!”她急得想哭。
“没事,我给你想办法。”郁亦铭安慰她。
“你能有什么办法?”她是真累了,钻进他的怀抱。
“嗯,”他搂着她边想边说,“这一次务必得是个女孩儿,小名就叫丫丫,丫头的丫,多好……”
他声音轻慢,她听着听着就睡过去了。
全然进入梦乡之前,她笃定地想,他是天才,无论发生什么,总会有办法的。
后记上海,关于g的所有记忆
与g初见,是在扁教授的家里。
那时的我仿佛只有二十岁出头,到美国不过十来天。扁教授是家父拐弯抹角的朋友,在当地一所大学教书,已获终身教职,专业不错,在郊区有座漂亮的房子。搬进宿舍之前,我曾在他家小住,那一天去是为了还人情——他太太出差,他临时有事,我替他们看孩子。
晚上八点多,我和扁教授的女儿helen吃过晚饭,正在客厅看电视,外面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我朝窗口看出去,一辆黑色pv正倒进车库。
“爸爸又去接中国来的学生。”helen解释给我听。
那个时候,我觉得扁教授真是个超级热心的大好人,短短两周,先后收留两个背井离乡的小朋友。
不一会儿,大门开了,扁教授提着个行李箱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男孩子,手里也拖着一只箱子。
“e,helen,”扁教授招呼我们,“这是g。”
helen对g挥手说嘿,我也对他笑,他便回了声“你好”。
说实话,我对g的第一印象有些含混不清,记忆中仿佛是挺周正的一个人,年纪明显比我小,身形单薄,话亦不多。此类男同学,我在高中、大学里见过许多,不能说不好,人家内心或许很丰富,只是很难破冰。我也不是善交际的人,除了名字、上哪间学校、念什么专业之外,我们什么都没聊,一直是扁教授在跟他讲话:本科阶段怎么过,然后选什么研究方向,追随哪位教授……我是文科生,对此类话题完全外行,很快就溜去跟helen玩电子游戏了。
盘桓片刻,扁教授送我去车站,一路上这样对我说:“g是天才。聪明的小孩我看得多,但像他这样的还是难得,你看着吧,几年之后必成大器。”
当年的我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聪明小孩”,专门打击别人自信心的存在,乍听到有人竟敢压我一头,自然是很感冒。仇视倒也说不上,最主要还是不服,却不承想g刚好就是这方面的神医一专治各种不服。
那天之后,我断断续续听到不少关于他的事迹,看那架势,果真如扁教授所说——必成大器,只是迟一点早一点的事情。
在美国的第一年,我是交换生,学习上闲得很,有大把时间到处去玩,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扁教授又叫我去帮过几次忙,任务还是一样——看孩子。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看孩子特别在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不用钱。而我带孩子的本领,时至今日还是没有练出来。
再遇到g,是在学校附近的小饭店里。
那时的我喜欢买一份快餐,找个角落的座位,一边看书一边吃,周围的人声喧哗都是与我无关的,只余最自在的时光。偏偏那一天有个人不知死活,满屋子的空位子不坐,专拣我对面的位子坐下来,手里的托盘碰倒了我架在两只杯子之间的书,咣当的一声。我心里想,是谁这么讨厌?抬起头却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不是别人,正是g。
他对我笑,笑容有些腼腆,又有些坏,我很喜欢他笑起来的样子,觉得有些眼熟,像是在哪里看到过。
我们聊起各自的近况,难免又说到扁教授。
那段时间,我已经不大去扁教授那里了。扁教授什么都好,只有一点讨厌,就是喜欢传输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我们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到美国来的初衷也不一样,很多事情不敢苟同,但又不好意思跟前辈争论。而且,扁教授过得很节俭,却花非常多的钱买各种各样的保险,我这个人既没有去洗过盘子,也不存钱,买的保险还不够上游泳课的标准,若是深交,肯定要被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