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召唤玩家后我成 > 第38章 各国反映和报纸的影响(第1页)

第38章 各国反映和报纸的影响(第1页)

(因为剧情很长很长,难免有几章要讲某些地方会显得很无聊,大家可以加书架再等等,字数多了之后,剧情就出来了,不想看这种描述的就可以跳过了,有些人物因为在很长的剧情里还没登场-_-||)

(攻可能要5o多张才出来)

(选定会登场的人物——“皮皮虾”同行的倒霉朋友“非酋”x逃离家族身负运气的“欧皇”看似软萌可爱的女大医学生x声名狼藉喜爱钻研的江湖毒医)

(以上人物可能也要很后面,要先把后面打仗的地方写完,以后会减少战场描写)

大家倒是没想到淮国竟然能拿出这么多兵来,虽然不知道这数万人的军队里真正的士兵有多少,但是也让各国中想要捡漏的一些领导人有所顾忌。

军队的安排不是一天两天的,即将同淮国进行打仗的吴国,纵然从上至下,因为两年前的战绩而有所轻视,但是当知道对方的大动作后,也多少有些担忧了。

不过吴国的谁担忧不知道,反正不是吴国君主梅庸,他正在跟新纳的妃子玩耍嬉戏,才没有空搭理那些让人头疼的前朝事务——不耐烦之下,还拒绝了好几位大臣上书的奏折。

赵国跟越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加上作为邻国彼此间因为各个原因,闹了点矛盾,双方相处的不太愉快,淮国跟吴国的事情知道后,两国也就感慨一下,重心又放到了彼此身上——他们此时自家后院着火了,才没有心思去顾及别人家的那些事。

北蜀君王因为身体差劲,暴虐多疑,于前年逝世,王后柳婵依靠母族谋夺大权,自立为王,当时震惊其他国家,其他几国都是男君主,突然窜出来个女君主,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不打压便不错了。

柳婵自然也知道,放在各国关系上,自己这个女君主如一扁孤舟,没有主动亲近各国的打算,免得热脸去贴冷屁股——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到时候国家展起来实力强大了,都不需要她主动去进行外交,其他的国家自然会主动同她交好。

在这种想法下,柳婵一直在国内展,巩固自己的势力。

女子做君王的阻力自然是要比男子做君王的大,如今柳婵执政也有一段时间了,但难免国内多少还会有些反抗她的声音,吴国和淮国的事,纵然看的眼热,也没那个精力去关注。

南蜀和闽国倒是想要掺一脚,但是最终持观望态度,原因还有些好笑。

南蜀君王温文内心纠结,他原本是看好吴国的,打算在里面帮衬一下,给自己谋点好处,但是打探来的消息里,淮国似乎也不容小觑,帮淮国好像又不错。

然后他就又纠结了,帮了这个,万一另外一个赢了呢,那他不就亏了?他倒想两边都帮,但是一个操作不好,岂不是两边都吃力不讨好?

也想过看准时机给一方落井下石,吴国和淮国还没打起来,温文就又开始担心输的那一方命硬,万一挺过来,岂不是还要报复他?

但是啥也不做吧,有眼前这个机会能白嫖,他又舍不得。。。。。。

温文思来想去,决定再观望观望,可以说很是想把握这个机会了,幻想着像书上的那般,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闽国的君王江序洲,正在跟自己的宰相努力的维持彼此间的平衡,吴国淮国的战事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这位少年君王想在其中为自己的国家谋点好处,同时以便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在朝廷中的话语权。

话说回来,闽国和淮国还有点血缘渊源,淮国曾经嫁过嫡亲公主到闽国,算一算江序洲的太祖母就是淮国公主,他跟梁瑾玉勉强算个表兄弟。

有他国血缘是继承人的一种筹码,用的好增加一个国家作为自己即位的同盟,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其他国家有时候就会抱着这样的想法给自己的皇室联姻,江序洲虽然不至于利用这一点,但是这也是他的加分项。

不过现在不如往日,在之前淮国还算强盛的时候,江序洲的父亲,上一任闽国君王,淮国帝公主女儿的女婿,上朝的时候那些和他唱反调的臣子,在站出来前都要掂量掂量淮国的态度。

可惜先君去世的早,江序洲的母亲没有学来淮国的功法,倒是继承了皇室的短命,走的时间比先君都早,勉强可以作为靠山的淮国,国内也出了问题,种种原因下,这才导致了江序洲地位不稳,以至于还要跟丞相争权夺利。

少年人总有一股不计后果,拼搏向前的那种心气,为了博取利益最大化,江序洲提出在两国正式开战前为一方站队,并且选择了淮国。

也许是有血缘关系,也许是同样的少年君主不同的命运,让江序洲对梁瑾玉有种说不清的相连之感,还也许是对其看好,淮国现如今透露出来的部分,不难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蓬勃有力,准备奋然向上的国家。

不说成功后,可以获取的利益有多大,同样的,一旦失败了,很可能会损伤闽国的根本,而且无论吴国在此战中是否受到重大打击,都会将闽国一同记恨上,给闽国平白树敌。

当然就算淮国的赢面很大,丞相也不会这么轻松的同意——他还不知道这位少年君王想的什么吗?反正只要是从君王口中说来的,他多少就是要反驳一下,展现展现自己的权威,不愿意如此轻松的让对方如愿。

江序洲将自己的想法在朝堂上一提出来,丞相就一系列反对,言语中不忘给对方扣下一个年轻气盛,不计后果的帽子。

江序洲跟对方斗了这么久,自然不会被人家扣帽子就退缩,不甘示弱的和人在朝堂上争辩起来。

两人各种拉锯战,拥护他们的党派也在互相攻击,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最终勉强平衡下来,打算观望再看。

有一说一,种种因素影响下,各国反而给淮国创造了一个颇为良好的国家环境,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不用担心其他的国家贸然插入两国斗争了。

不过,各国之间的风云涌动,跟各国人民到底离得太远,就算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吴国,除了都和边界的百姓知道要打仗,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只清楚个大概,怕是连自己国家的军队动没动身都不清楚。

淮国百姓随着《淮国日报》的推广和传播,所知道的消息要更清楚详细,好歹不是一头雾水,因为交通因素,前线的消息有滞后性,知道国家派了军队,现在大概是到了,但是并不清楚现在有没有在交战。

按理说,国家是不允许民众在私下擅自谈论政事的,但是《淮国日报》作为官方布的报纸,上面特意给民众公开了一些被允许的政事信息,有意的宣造了一种较为开明的氛围。

默认大家可以谈论上面相关的事,只要不涉及污蔑国家信誉和捏造事实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单纯谈论和辩论报纸内容是可以的——当然也不允许在公开场合下质疑报纸内容,这也是在质疑官府的威严。

老百姓们从以前到现在也不会谈论政事,他们忙着家里的柴米油盐,忙着为生活所奔波,更何况从前私下谈论政事是要掉脑袋的,如今对相关的事情放松了限制,他们有关的国家信息来源也只是《淮国日报》。

比起国家大事,他们还是比较在意民生模板的科普知识,那些国家大事,哪里轮得到他们来操心呢?上头有皇帝老爷和各种官老爷顶着呢,更何况他们操心也没用,还是老老实实的过好日子才是最真实且属于自己的。

那些读书人们对此倒是很开心,他们学习了知识,开拓了视野,现他们的世界可以不止拘束于田野,上面还有更开阔的世界,对应的,自然也想得到相应的政治平台。

科举虽然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寒门跟贵族终究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视野”在一定高度后,便因为身份而受到限制了。

说的形象点,古代的读书人也是年轻人,他们有些像现代的愤青,他们迫切地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指点江山”除了抒心中抱负,未尝不是在向“伯乐”表现自己“千里马”的资质。

但是各个国家对人民私下谈论国家政事,都是非常忌讳的,这些读书人士自诩身份不一般,但是涉及到相关政事,也只敢在私下里谈论,或是写书作诗含沙射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淮国日报》的出现,以及里面隐约还带着鼓舞他们谈论政事的信号,无不让这些“怀才不遇”“有苦难言”的读书人感到振奋,淮国读书人为他们国家的开明感到自豪与兴奋,其他在淮国的他国读书人,羡慕的同时,也自地在自己的国家宣扬和赞美淮国的“开明”——尽管实际上这种“开明”实际由淮国来定。

单单这些自然不是不至于的,但是《淮国日报》上面划分的模板,以及所宣扬出来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可以达到垄断,然而,却这么的在淮国境内公之于众了。

看过日报的读书人都在赞扬,宣唱这是一种接济天下的大义,赞美淮国君主是一个政治开明,思想辽阔的明君,甚至好些人觉得淮国很适合读书人展,将来的文化聚集不是问题。

如果这次和吴国的战役能顺利结束,淮国不出意外,应该会迎来许多来自他国的读书人,这些人将会为国家的文化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