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为谁辛苦为谁甜比喻什么 > 第76章 兰州解围双方和谈 教育改革万言上书(第1页)

第76章 兰州解围双方和谈 教育改革万言上书(第1页)

赤黎军情收连建军可谓如虎添翼,本欲恳请亮基道人一同留下共举大事,但被方丈再三婉言谢绝只好作罢。五月初,施百年率小队返回兰州禀明情况,由此让全军更加坚定以兰州为根基开拓地盘。反观朝廷一方,杨鹤得知连建军投降消息吓得浑身栗抖,没心思筹谋破敌之策,先以“串通贼匪”之名立刻派人逮捕出主意的监军太监。建军太监不服,大骂杨鹤做决定不敢承担责任。事关者大,杨鹤不敢隐瞒实情,把前线战况写成奏折如实反馈给万历。远在顺天府的万历皇帝十几日后接到奏折打开细看,不由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立即降旨召回杨鹤手下所有的追剿兵马进京听候落。到了紫禁城太和殿上,万历皇帝朱翊钧难得汇集文武群臣升朝坐殿,不问青红皂白当场怒斥百官无能并剥夺杨鹤一切官职打入大牢,判监军太监凌迟处死,改任孙承宗为围剿西北贼寇总指挥,熊廷弼为其副,点兵二十五万择日启程。点齐二十五万兵马绝非三五日之功,孙承宗深感千斤重担系于一身,与副帅熊廷弼在京师反复商议筹划推演战局。朝廷不出兵前来本应是给赤黎军难得的休整机会,不过临洮府游击将军曹文诏心眼灵活,屡次派兵骚扰兰州府周围乡镇,搅得不得安生。

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朝廷终于集结二十五万人马分三路进攻西北义军。公元一六一零年五月,明军在陕西诸地与义军交锋。明军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在初期占尽优势,打得义军节节败退。好在王嘉胤等领转变思路改打游击战,才逐渐稳住局面与明军僵持。赤黎军很快意识到虽然没能与陕西义军达成合作统一行动,但实际分散在各条战线反抗朝廷的意志相同,如果袖手旁观、各自为战将必败无疑,于是决定派施百年的骑兵前去支援陕西义军。施百年离开兰州不到半个月,城池突然被明军四面围攻。北、西、南三面各一万人马,分别由罗一贯、曹文诏和杨嘉谟率领,东门人马最多有两万,由祖天寿统帅。赤黎军经过一年的恢复兵马由八千升至两万,见明军前来立刻进城防备战。战争开始,北、西、南三面的进攻异常激烈,明军不顾一切架云梯攻城,一批倒下又上一批连续冲击城头,唯独东面的明军兵无战心打打停停,基本上攻到城下就缩回联营。赤黎军不敢怠慢,泠寅道、殿前香、连建军等二十几员大将全部蹬城指挥作战。有的城头被炮火轰出缺口,双方士兵便在此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几易其手但最终还被赤黎军所掌控。五月天气炎热干旱,明军埋地雷、挖地道、断水断粮轮番尝试,结果均被赤黎军一一化解。

围攻一个月还是没有拿下兰州城,明军士气跌落谷底愁得将领如坐针毡。城内虽然缺乏物资补给,但士气依然高涨。众将开会商议如何破敌,骆足问曰:“明军四面围定,唯独东门战况和缓,其中必有缘故。”殿前香问:“祖天寿何许人也?”王朝义咯咯笑道:“查清楚啦,祖天寿是大同游击将军在孙承宗帐下听用,与我等年龄相仿据说曾在京师巡防营任职。”“京师巡防营?那会不会与年哥相识?”泠寅道问。这时,坐在一旁的司马旧冠起身说道:“诸位,我记得当年年哥委身漠南蒙古时曾与明朝交兵,他说过自己有个同营的战友好像就叫祖天寿。”李成危点点头:“只可惜年哥不在城中。”司马旧冠抱腕当胸:“某愿携书信一封去敌营面见祖天寿劝其退兵。”大家商议只好如此。司马旧冠以使者身份进明营求见祖天寿,趁卫兵进帐禀报的功夫左右手各提一个大布口袋兜子故意在帐外来回溜达,引得明军士卒一片哗然。“诶,哥哥兄弟,你们看那兜子里是什么呀,还飘着热气。”“呦呦呦,什么饭味这么香?不会是那家伙手里提的吧,赤黎军被围一个月还没断水断粮。咱们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干一个月连一两银子都没有,玩什么命啊?”“就是。”士兵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生窃窃私语。“请进。”司马旧冠坦坦荡荡迈大步走入帐中,与左右文武打着招呼没把自己当外人。还没等祖天寿问话,司马旧冠走到帅案旁把手里的两大兜子往桌上一搁:“天寿兄弟,先别说别的了,好酒好肉咱们一块儿吃!”接着从口袋里取出八个菜、一壶酒。他这么一来给明营将士都整懵了,谁都没动地方原地傻站着。“愣着干什么,吃呀!”本来这两万人就没打算攻城,于是祖天寿打众将回营休息,自己与司马旧冠对坐畅饮。席间,司马旧冠把劝和信交给祖天寿,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阐明朝廷的种种问题和赤黎军的宗旨目的。祖天寿并不糊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廷是病入膏肓。他轻轻一笑:“司马先生,我与施百年是磕头的把兄弟,并且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系非同一般,请问他近况如何?”司马旧冠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难怪呢,施将军就是在长征途中也一直记挂着您。他目前正在城中,我这就回去叫他来与将军会面。”“哦,不必不必,两军交锋不宜暗中碰面,请司马先生代我向施百年问好,就说将来迟早还有相见的机会。我这就准备撤兵。”

祖天寿遵守诺言撤兵,途中恰巧遭遇陕西义军的伏击。他率队杀出重围,没跑多远正面被施百年的骑兵拦住去路。近段时间,施百年的五千骑兵在黄土高原上纵横驰骋、神出鬼没无人能敌,连破明军十六寨劫夺兵器粮饷、锣鼓帐篷无数,帮助义军逐渐扭转战局。施百年看眼前敌将正是祖天寿心中犹豫不决,想起他数年前曾在丰镇县黑土台放过自己,最终选择放兄弟一条生路。祖天寿感激不尽。六月底,施百年率队返回兰州城。赤黎军内外夹攻大破明军,斩万余解兰州之围。随后,赤黎军分三路乘胜追击。殿前香兵取武威;泠寅道东克天水;连建军南合回藏,至一六一一年年初彻底粉碎孙承宗二十五万明军,扩大了赤黎军的地盘。李成危喜出望外,提笔写道:

十堰犹败更沉着,三军无畏渡坝河。

恩施结亲心相印,钟灵翻覆奏凯歌。

云游陇山归旧友,唱诵风雪过剑阁。

有朝一日平幽燕,万剐凌迟贺稽陂。

一六一一年三月春暖花开,朝廷遣特使到兰州与赤黎军讲和,言语之中带有招安之意。众人严词拒绝招安,坚决不走水泊梁山的老路,但看在外族势力愈强大可能随时入侵华夏的份上同意与朝廷和谈。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讨论,最终双方条件达成一致。其一,赤黎军依然视明朝为正统;明朝承认赤黎军合法独立存在。其二,内政、军事、外交等不得相互干预,但若遇外族入侵必须联手一致对外保护华夏文明。其三,彼此撤销针对对方人员的通缉令。从大到小总共四十八款全部通过,标志双方进入和平时期。朝廷与赤黎军和谈在百姓心目中多被认作是赤黎军的胜利,无风三尺浪,凭借这股势头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不满。众口铄金、人言可畏,朝廷怕百姓把事态闹大不得已在各府县设立登闻鼓,允许百姓登堂上访、击鼓鸣冤。

此刻正在京师地下潜伏的净化司重新活跃起来,看准时机准备大有一番作为。七月初暑假,伍三海召集徐霞客、林蓝、水国杀、钾钙钠和肥龙在京师师范学馆聚会议事。会上,伍三海开门见山:“赤黎军长征胜利逼迫朝廷妥协让步对我们来说极为有利,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运用声势更进一步。”钾钙钠问:“那具体要怎样做呢?”“如果利用这一时间将四海有志教师云集于此,联名上书给万历皇帝逼其推动教育改革,我想会有很大的胜算概率。”水国杀问:“注意是不错,那就得在九月开学前将全国各地的老师招来。这里面还包括咱们去走访、筛选的过程,时间算起来很紧张呐。”徐霞客坚定地说:“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两个月就两个月,若能干成此事我等必将青史留名。”大家商议好后决定两人一组分北、西、南三个方向寻找,路上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风雨交加,都阻拦不住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的热情,串遍大街小巷,走遍五彩神州,鞋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嘴唇不知道磨薄了多少层,途中没少遭罪。

哧吧?噔时间来到八月底,全国各地有近千名一线教师来到顺天府,男女老少、胖瘦高低形形色色,其中不乏教育家和文学家,包括李延机、李三才、郭正域、黄尊素、罗懋忠、顾宪成、高攀龙、孙奇逢、王朝聘、唐阶泰等人。一个个身穿襕衫、头戴端冠,意气风聚集在京师师范学馆建言献策商议呈给万历皇帝的教育改革内容。经过众人集思广益整理资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总结出完整的八十条改革方略,并将稿件装订成书命名为《教育改革万言书》。大伙无不欣喜若狂,纷纷嗑破中指在万言书扉页上按下自己的血指印,表明誓死改革的决心。十月初,伍三海率领千人的教师队伍围住教育司衙门,有的拉着横幅;有的抱着教材;还有的高呼口号,声要逼宫贺稽陂让他接受万言书着手教育改革。游行声势十分浩大,引得横竖三五条街的百姓前来围观,把胡同堵得水泄不通。贺稽陂诚惶诚恐,下令关闭教育司大门任谁来也不接见,摆开肉头阵闷起来当缩头乌龟。按找伍三海的设想,虽然自己官卑职小无权面见皇上,但这次就算冒着罢官免职风险也要硬冲金銮殿,把《教育改革万言书》面呈给皇帝。结果金銮殿是冲击成功了,但一连两个月都没能见到皇帝,后来打听才知道万历皇帝真和民间传闻的一样已经二十几年不上朝,想要在朝堂上奏报必须经太监之手传达给后宫。伍三海完全不敢相信阉党,只好回到京师师范学馆再做商议。徐霞客建议不如直接去找恩师朱国桢,他位高权重也许能将万言书带入后宫。伍三海茅塞顿开,带着近千人的期望登门国子监求见朱国桢。

师徒相见亲切自然,寒暄过后话锋一转步入正题,伍三海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朱国桢听罢随手翻阅几页《教育改革万言书》,没有正面回答:“博润呐,你来一趟国子监不容易,先见见你的同门师兄弟叙叙旧再说别的吧。”伍三海不好驳恩师的面子只得满口答应。时间不大,只听一人呼道:“博润贤弟,哎呀呀真想煞我也!”再看斜前方小径里转出一人,中年男子年纪在四十岁上下,头戴云巾,身穿白色忠静官服,前后装饰四品文官云雁补子,满面红光神采奕奕,来者非别正是国子监司业——温体仁。宴席摆下,师徒三人围坐畅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国祯问:“长卿、博润,你二人当初为何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温体仁笑曰:“学生刻苦读书,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敬仰,为朝廷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傲立于天地之间,将来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从事教育工作为皇帝选拔天下英才实属臣子之幸。”朱国祯赞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书自然就会有大好的前程,否则读书还有什么用呢?所以孔子曰学而优则仕,将来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书读好了朝廷才能请你去做官,官做大了才能有话语权,有话语权方可掌控教育行业推动教育改革,就像当年内阁辅张居正大人,即使官居高位也得突破重重险阻力争教育普及化。”伍三海听罢面色凝重默不作声。“恩师所言极是,”温体仁随声附和,“我和师弟都赶上了普及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的红利,有机会和天下学子同台内卷并脱颖而出,既然是内卷成功的胜利者就应该把失败者狠狠踩在脚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以免对我们构成威胁。对于其他的胜利者应该想方设法拉拢过来为朝廷服务,只可惜很多的胜利者宁可远赴蛮夷之地也不报效朝廷。师弟你怎么了,为何一言不?”伍三海犹豫再三开口说道:“恩师与师兄的观点恕在下不敢苟同。我记得当年刚考入京师师范学馆时最先接触的便是教师四要,何为教师四要,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这四点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本身都只是为了追求名利,利用人情世故不择手段当选总制、校长然后论资排辈、颐指气使,享受特殊待遇仍贪得无厌,那又何谈教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呢?结果只有人人向钱看、代代只图财,那样普及教育将与开民智之初心背道而驰,走上无法挽回的邪路。教育是立国之本,若人人为私欲而教、为独尊而学,那民族凝聚力何在,迟早国将不国。”温体仁插嘴道:“师弟你说的不假,可是前辈们都如此照做,你特立独行岂能有容身之地?李成危、泠寅道、殿前香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不是基层的错,而是身居高位之人的过错,因此才要教育改革重新制定政策。过去我们教师把教学生知识看做要任务,因为人多要考试、要选拔、要分层。知识固然重要,但品德更加重要。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德在才前不能本末倒置,否则一切才华只为财甚至是不义之财。教育界的德应该包括师德和生德,基础在于师德不得徇私舞弊,生德不论贵贱之分。读书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而是为了世上再也没有人上人。教书不为为官、不为财,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从中午谈到傍晚,三人敞开心扉自在畅聊。最后温体仁在《教育改革万言书》里按下自己的指印,希望为教育改革出一份力。伍三海知道温体仁是想借助教育改革成功升官财,但多一人联名就多一份胜算给。朱国祯也答应帮忙,尽力将万言书亲自送到皇帝手中。

半月有余,朱国祯慌慌张张在国子监召集伍三海和温体仁,说是自己三番五次尝试也没能进后宫。有一回在后宫门口正撞见魏忠贤,情急之下言语磕绊险些露出马脚。温体仁听罢吓出一身冷汗,俩手直往袖子里?。伍三海手捻须髯:“阉党猖獗,万不可再让师傅冒险。我再寻它策以求避开阉党排查。”眼瞅时间来到十二月底,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一线教师已经在京师居住近百天。伍三海急得满嘴燎泡,日思夜想怎么能把《教育改革万言书》交给万历皇帝。这天晚上,他正在家中擦拭瓦西里·舒伊斯基相赠的优质簧轮手枪,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转过天来,伍三海化妆改扮成沙俄富商约隋便莱见面。此时隋便莱与魏忠贤依然保持着婚外情的关系,而且如日中天在魏忠贤面前说一不二。郑竹姬凭第六感察觉到魏忠贤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异样,但又没有证据不敢妄下决断。伍三海模仿外国人说中文的语调问:“燕小姐,你可知魏忠贤有一堂哥名叫魏钊?”隋便莱回忆回忆:“嗯嗯,是有个叫魏钊的,好像还是大内锦衣卫的领。”“哦,那你与此人见过面吗?”“见过一面,过节串门的时候。”“魏钊人品如何?”“据说还算个正人君子,总之不当太监比魏忠贤强百倍。”“我今日前来是想请你帮我把一样东西转交给魏钊,再让魏钊把它转达给皇帝。”隋便莱倒吸一口冷气,没想到此事还与皇帝挂钩。伍三海看出她有畏难情绪,马上从口袋里掏出纹银五百两往前一递:“这些是给你的事成之后还有重谢,但记住此事一定要保密!”隋便莱见钱眼开满口答应。伍三海又拿出一千两银子交给隋便莱,让她转送给魏钊。

一六一二年一月初,隋便莱登门拜访魏钊,开门见山就把伍三海所托之事如实讲述一遍,并将《教育改革万言书》的复件与一千两白银交给魏钊。魏钊也是视钱如命之人,没过问万言书的内容就同意接活。隋便莱吃过晚饭与魏钊匆匆告别,本以为事情进展十分顺利,没想到他二人的一举一动都被郑竹姬看在眼中。郑竹姬背着魏忠贤和魏钊乱搞男女关系,恰巧这天晚上和隋便莱前后脚进府门,见隋便莱入正房与魏钊谈话于是躲在墙根下偷听,心想:她怎么会在这?等隋便莱离开魏府,郑竹姬推门走进魏钊房间。魏钊也没想到她会来,因此又惊又喜。郑竹姬绷着脸:“隋便莱跟你什么关系?”魏钊噗嗤一笑缓解尴尬:“宝贝儿,吃醋啦?”“说!”“嗨没有,她是我弟弟的朋友曾经见过一面,今天来是要托我办一件事。”说着把《教育改革万言书》递给郑竹姬。郑竹姬接过书打开翻看真是大吃了一惊!

正是:联合同志抒胸臆,所托非人遇危机。

要知《教育改革万言书》能否传达给皇帝,且听下回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