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川边野情彝族餐厅老板 > 第23章 红土浸染的新生命(第2页)

第23章 红土浸染的新生命(第2页)

当时又想了想,干脆等到小毛毛满一百天后,找个长围巾,连兜带抱,背上奶瓶,约上科室的几个同事,送毛毛回“西山小平坝”······

终于满了一百天,崔莹先约好了护士长和当天那主班护士,和另外一个“强壮点”的护士换了班一起去送毛毛“回家”。

几个人太阳刚出,搭上了汽车,坐到了西山脚下。当时,上西山的有好几条弯弯小路,车子无法上去,只能靠两只脚走路了。但不知道要走哪一条路。只知道“西山小平垻”这一“确切”地址,其他就是“龚富贵”的名字,和已不在世“龚二妹”。有限的信息,却使她们信心满满,双脚充满了爬山的力量。

她们四个当中,只有护士长年龄大一些,崔莹问她往哪儿走好些?她一时也真不知如何是好,想了一下,说:“走中间这条吧,走错了,也好折过头来。”

她们都觉得说得有理,照着往上走去。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到一个小平垻,前后共有十几间房屋、每间都只有一个小窗户的低矮土房。不规则的建在离“小平坝”不远的周围。

她们几个心中窃喜,觉得很有可能找对地方了。房的南面是一片正在耕种的土地,大约五六个中年妇女在一起劳作,像是在种包谷:有人在前方用“半圆形”的锄头刨窝,有的跟在后面丢种,随即用脚熟练的“盖土”。

护士长加快脚步走上前说明来意,她们都摇摇头,说在山区住户,都选择有水和避风的平坝,大的很少,多数选的是小平坝住下了。而且他们这里没有姓“龚”的。建议她们往右边,也就是往西南方向的山路走去,翻一座不高的山就可到达,那边有几家人姓“汞”。

这时已到中午时分,她们又饿又渴,崔莹只能向们购点熟食,吃了好上路。

这些山“友”,看着这几个城里来的,而且为这么小的小孩“归家”,艰难程度她们心里有数。

他们拿出苦荞面粑粑和珍藏的蜂蜜给她们充饥,不要她们付钱。

崔莹一行人,还没被劳累拖垮,只为当前甜蜜的美食和几乎对等的理解淌下热泪。

她们开始了向西南往右的山路行进,毛毛喝饱了,大半天一颠一颠的,一点不哭闹。

护士长换过来“挂抱着”小孩又走,年轻精干的护士长在灼热的中午阳光下为毛毛打伞,山路湾窄难走,跳过来跳过去的,全身已是大汗淋漓。另一名体重在7o多公斤的护士,高大健壮,但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自顾自的走路都已累得满头大汗,每走几步都喘着大气,痛苦万状。

从太阳当顶走到太阳偏西,在一个山凹里见了与先前相近的村户。问了几个人,说坡北的有几户人家姓龚,不用一小时能走到。

她们四人一听到有姓“龚”人家,快谢别,加紧赶路。

这又是一个“小平坝”,见着两妇人就上前问道:你们这儿有没有名叫“龚富贵”的?两人回答:“有啊!最后那家”。并奇怪的看着这些城里人。

崔莹跑得最快,想马上“盯”住姓龚人家。

头一伸进低矮的门户,就喊道:“龚富贵!龚富贵”!一个老奶奶在火塘旁应声回答,“他去放羊还没回来!”

一问才知道:这个龚富贵不是那个龚富贵。再问了这个村子有没有年轻的“龚富贵”?老奶奶想了一下说:“还有一个,不满十岁在······”

崔莹退出房来,往回走,见到一个中年男子背着一筐猪草回来,上前就问:请问:这儿年轻人中,有叫“龚富贵”的吗?他想了想说:年轻人当中,有个叫“龚富光”的。并告诉她们是哪家。

走近这家,有个围好的院坝,有两个光着屁股的4——6岁小男孩在玩“堆土”,满面尘土、灰黑色的颜面中闪耀着两眼好奇的光芒。

小孩妈妈走出来问情况后,连连摇头。说丈夫已二十九岁,已结婚很多年,共有三个小孩,最大的已经十二岁。

兴致满满的崔莹一行人,像头上泼了几瓢冷水,再也跑不快了。太阳快落山了,“小包袱”没卸掉,要找的人连个影子都没见到,心情却沉重起来。反正这一天是回不去了,几个人只有住在“西山小平坝”这个地方了。

崔莹看了看村子,领着几位同伴朝着“最高最大”的两层木架土坯房屋走去。

房里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崔莹走过去问道:大叔:这里有住宿的地方吗?他怔了一下,看了看崔莹后面一步一艰难的“队伍”,问道:你们到这儿来做什么呢?

崔莹眼睛中滚着泪水,说了情况。这位大叔认真听完后说道:“唉!你们有可能走错方向了”。他还问道:“你们看到“抬担架”那几个人脚上有红土吗?”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答及点头:“有!有!有,全身上下到处都有很多的红色粘土!”您是不是认识一个叫“汞富贵的”?

这位大叔并没有回话,只是摇了摇头继续问道,“你们今天走了那么多的路程,看到有红土的地方吗”?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应该朝着有“红土”的地方走才对路啊!

崔莹及其它三个大人不约而同抬头往远方看去,能进入眼穹的没有一片红土。失望的问道:“大叔,走哪条路,才通向有红土的地方?哪片红土上才能找得到“龚富贵”啊”!

“你们要找的可能在那边”!大叔用手指向城市东方很远很远的方向。

这位大叔看着这几个眼中噙满泪水的“队伍”,再一次茫然地看着她们许久,同情地说到:你们几个女的,今天是怎么都走不了了,很快就天黑,还是到我家吃点东西,勉强住一夜吧!

崔莹她们几个感动得连连点头。

大叔的妻子给她们炒了一大碗的“干撅菜”,还有大半锅的圆根萝卜丝丝汤,她们几个用她们前所末有的“胃口”,把这些汤饭很快“一扫而光”,感觉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山珍。

在吃饭的时候,大叔给她们讲了一大段“为什么说可能走错路的”的原因:

“东山和西山全属于山区,但东山几乎全是红土、石头多、树木花草相对希少,土地种植收成和养殖也就比我们这边差些。”

“两边的风俗习惯也大有不同,这与你们走到西山有点关系,我才需讲得远一些。我是因为我‘父辈子嗣难养’,爷爷专门为我在东山‘打’了一个‘老友’,两代人经常走动,所以才能给你们讲清楚这些过葛。”。

大叔继续讲:“那边的婚姻有特殊性,多数是年纪小小的就自由“恋爱”,不少才十三及十四岁就开始,多数有了小孩后多年才‘慢慢’结婚。”

“结婚时由小孩母亲牵着或者抱着小孩,从后门进到小孩父亲家。结婚前,母亲和小孩就住在外婆家。这叫做‘不落夫家’。

东山和西山都是白族人家,按我们的话是:‘崖亚夫东’,就是有了小孩也不到小孩的父亲家住,而是住在娘家。这就是以上说的‘不落夫家’。如果结婚前出现特殊情况,小孩就进不了父亲家,这小孩往往就会送人,特别是女孩。如是很小的,往往会把她放在山脚下显眼的路口,直到被人检去(收养)。有的为了让小孩到条件好的家庭去,就有连夜下山故意抱到这家门口的都有过;有的没人抱走,听天由命,那就省略不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