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点点头,答应下来,他很拎得清,既然苏过说是官场的事,他便不再追问。
休息了几日之后,朝廷再次开始运转起来。
要大事,便是宰执位置和西北安抚使的任命。
这个冬天,李清臣和6佃身体不适,已经向朝廷申请致仕。
赵煦虽然下旨挽留,但二人确实是无法支撑,所以朝廷正在商议候补人选。
另外,韩忠彦在西北立下大功,也该回朝了。
赵煦命宰执们上书推荐人选。
三省递上的都是些老熟人,像被章惇赶出朝的安焘,一直外放的范纯礼,殿上虎刘安世,与苏氏兄弟交恶的赵挺之,在言路多年的张商英,制造同文院谤狱的安惇等等。
当然,还有出知杭州的蔡京。
恰好在这个时候,各地市舶司海船征调的结果传回东京城。
两浙路市舶司一枝独秀,数量上虽然稍逊泉州,但是分文不要,蔡京随表附上杭州海商的联名信,表示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不等朝廷下旨嘉奖杭州,苏过直接上书抨击此事,认为蔡京此举违反常情,朝廷不该同意。
见苏过再次与蔡京杠上,章惇和蔡卞等人都有些无语。
入宫奏对的时候,赵煦问苏过道:“为何说杭州市舶司违反常情?”
“为朝廷运送士卒、辎重北上,耗时耗力,”苏过答道:“海商们怎么可能全部心甘情愿地答应免费?”
蔡卞其实不想和苏过起冲突,但还是为了他哥出面说了一句:“兴许是只选了高风亮节的海商。”
苏过哂笑道:“这可巧了,其他地方的海商都是商人,只有杭州的是圣人。”
年长后苏过很少这么说话了,但是这会又忍不住冒出来。
章惇打断苏过的嘲讽,说道:“有联名书信在,你还质疑什么?”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罢了,”苏过说道:“且不说联名信是否属实,就算是,朝廷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也不妥。”
这是两个小故事。
鲁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赎回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朝廷会报销赎金,子贡赎了一名奴隶回国,但是拒绝收下赔偿金;
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人将牛送给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认为子贡不对,收取赎金无损道德,但是不收则会让鲁国人再也不去赎回奴隶了;子路是对的,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抢救落水者。
章惇自然知道这个典故,说道:“情况不一样,如何能混为一谈,再说朝廷就算不接受,也要承认蔡京在杭州的教化之功。”
苏过转身看向章惇,说道:“朝廷可安排皇城司下去详查,若是杭州海商都是自愿,我给他蔡京赔罪,若是查出有猫腻,便将他以欺君之罪论处,如何?”
章惇叹口气,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