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到东城门的时候,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和十几辆车。
今天去的多是男性。
保护他们的士兵已经列队好在等待着。
营里此次派了一百人和十辆牛车,他们也要去清远补充些物资。
“大家按来的先后次序排好队。”
管着全镇三十二个小组的队长大声喊着维持秩序。
宁安他们按照指示,找到位置排在车队后。
“今天有一百辆车吧。”郑晴和宁安坐在牛车上闲聊。
“差不多吧,加上营里的十辆车应该有。”宁安回答道。
他们坐在邱阳驾的这辆车上,这车今天只装他们家的东西。要是有空余,再装其他人家的东西。
“也是浩浩荡荡了。”郑晴想到了宁尚离开那天,也是长长一溜车。
见郑晴情绪低落,宁安赶紧转移话题:“婶婶想好买什么布料,买多少了吗?"
“我和你娘都算好了,这次去到布庄看看人家收不收丝绸帕子,要是收,就买些丝绸回来绣。”
“婶婶要不要养蚕?”
宁安宊然想起自己小学时流行自己养蚕,她养的蚕还结茧了。
“养蚕,自己养吗?”郑晴问道。
“对,有桑树就可以养,蚕吃桑叶,等回去我问问其他人这里有没有桑树。”
“蚕好养吗?”
郑晴出嫁前在家里学过织布,但是她用的都是从外面买的丝线。
“也不算难,从蚕宝宝养到吐丝,一个多月时间,就是喂桑叶、换桑叶。”
宁安说着想起从哪搞蚕宝宝是个问题,不知道这边有没有野生的蚕。
她小时候,都是同学给一片纸片,上面附着很多蚕籽,她等蚕长大,每天采桑叶喂桑叶就好了。
“那我们就自己养,以后自己织布。镇上的女子冬季在家没活,我们可以教她们织布。”
“嗯,我今天打听打听这边有没有卖织布机的。要是我们自己织出丝绸卖给突厥人或者蓝眼睛那些外邦人,定能赚钱。”宁安觉得这个可行性比较高。
她周围的女人就没有不会织布的,汪二妮家里也有纺棉线、织粗布的织布机。
郑晴听宁安说卖给突厥人微微蹙起了眉头,“卖给外邦人就好了,突厥人是我们的敌人。”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我们和突厥人现在是敌人,如果有一天两国签了和平书,那我们就成了朋友。不管什么时候不影响我们赚他们的钱。”
游牧民族最喜欢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这些精美之物。
“况且,我们把东西卖给别人,自有商队去跑,不用我们和他们接触。”
“突厥人每年冬季进犯,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存粮和土地,如果两国通商……”宁安没有说完就停住了。
隔墙有耳,在这里讨论这些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