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少年牧羊的奇妙之旅 > 三十帝辛(第1页)

三十帝辛(第1页)

三十、帝辛

“商纣王帝辛是我见过的第一位称得上是帝王级人物。不过,他这个帝王也只是名义上号称共主的帝王,并不是后来的皇帝。有人说纣王有一个高高的台子叫做鹿台,我亲身上去过的,此言不虚。又有人说纣王有酒池肉林,我没有见过。那个时代,天气还算很暖和,肉都挂在树上肯定要烂掉的,酒池也不方便保存酒,所以我看来肯定是胡说。有人还说纣王有个蛇蝎心肠的妃子叫做苏妲己,是个狐狸精……呃,关于她么,我随后再说吧!”

航船之中的阿幸翁十分悠缓地说:“虽然我以后陆续见过秦皇嬴政、汉皇刘邦、唐皇李世民和武则天,明皇朱元璋等等很多的皇帝,但是与帝辛的见面,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有个知事的孩子就好奇问:“爷爷,是不是他们也是一年一年轮流当皇帝呢?”

另外的孩子就问:“难道那些帝王不是十五岁没爹没娘的大哥哥吗?”

阿幸翁哈哈大笑,道:“自夏启以来,君王都是家天下之法,所谓世袭。一个人呢,一旦当上皇帝就得要干一辈子,除非他自己辞职让给儿子干。纵然现在满清朝廷,也是一样的。这可跟我们兰芳国是不一样的。你们当中有谁当过大民君的?”

一个高而瘦的孩子站起来说:“爷爷,你记不得我了么?倘若我们能回到兰芳国,明年就该我当皇帝、当大民君啦!”

阿幸翁点点头笑着说:“好哇,大民君,会有那么一天的”

这一老一小这么说,是有缘由的。那“兰芳共和国”所施行的,是虚君共和制。其国中,立一大国会,叫做民举会。民举会由原来的兰芳公司董事会转变而成,民举会握有国中最高之权力,只负责两件事:全民选举和立民君。

因兰芳国制多有自己独创,立国之初,需要与周遭乃至中原旧有的朝廷和王国打交道,不能太多刺激它们。所以,立国时的众民议定,要令它好似一个传统的王国一般。兰芳国的大民君选取国中年满十五岁不足十六岁的无父无母孤儿担任,一年换一位,担任国家名义上的君主。大民君住在民君宫中,民间俗称叫做“魁兰宫”或者“兰宫”。由司礼监、司正监、司兵监这“三监”辅佐民君——当然,与中原的朝廷不一样,三监里可没有太监,只有可以结婚成家、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执笔博士。他们协助小小民君完成礼仪性工作,司礼监负责内外礼仪,司正监负责沟通议会、政府,司兵监负责监督军事。

民举会还设有一个选君院。选君院负责收养全国之孤儿,给予教育和管护。选君院设立八位佑师,负责教导这些孤儿,以备为君主之一年。八位佑师中年之最长者且德高望重者,为大佑师。阿幸翁在兰芳国最后的一任职务,就是担任民举会选帝院大佑师之责,负责教育未来一年一任的小国家元首们。

这些民君在退位后,即十六岁成年,独立到兰芳国中自主谋生,不再与兰宫有任何瓜葛。他们或从军,或从商,或做工。待到成家立业条件具备之日,如果有从政之志,可以积极进取,参加有真正权力的民议院的议士之选,成为民议长,就会被授予“首辅”之勋。

对于有野心和报复的青年人来说,更有吸引力的是,参与大统领之选。兰芳国大统领是民众眼中真正的国家元首,能当上大统领就受“摄政王”之勋,统领被民间俗称为“蕙兰台”或者“蕙台”的大统领院,组建院中五阁,即大统领的办公室——琅琊阁;兰芳国的安全、情报、及统领保卫部门——枢密阁,因其设计时有模仿大明朝锦衣卫的痕迹,民间俗称的“锦兰门”;长者顾问智囊团——白鹿阁;青年才俊顾问参谋团——青莲阁;以及至关重要的政府机构,真正内阁——承枢阁。承枢阁由大统领指定的人选担任,兼副统领职,并被民君授予“首相”之勋,算是真正入阁拜相。

一般来说,担任过民君的少年,在长大成人后,很想在兰芳国教育体系——兴文院鸿博科科举中考中状元,然后带着状元光环参与竞选,担任国中大统领。在兰芳国民间的说法上,这叫“占三魁”,是莫大的荣耀。能做到这一点的,自然比中原考状元还要难,兰芳国立国以来只有梁恩一人做到——他战死在抵御荷兰人入侵之中。

阿幸翁跟孩子们费力老大的力气解释他们心目中的“国君”与中原那些的国君有何不同。这些孩子生在兰芳国,长在兰芳国,虽然学习使用的仍然是中原之文字,但实质不通中原的生活和礼法很久了。阿幸翁不禁心中生出很多的担忧来,船一靠岸,就是中原大清国,这帮孩子如果到此国中生活,又不知中原制度,恐怕是要凶多吉少。所以,他决心以他三千年的生活经历为他们仔仔细细讲述个明白:

牧羊少年是被装在笼子里吊上鹿台宫的。在他被吊上鹿台之前,崇侯虎已经将其他的珠玉金银珍宝进贡给了帝辛。帝辛见得奇珍异宝实在太多了,倒并不以为然,只是叫宫人收到鹿台宫下的仓库去。他正要和几位重臣商量调兵遣将,起兵征讨东夷叛商的诸部落之事。见崇侯虎在,也请他一并参谋参谋。毕竟崇侯虎世镇西方,是帝辛颇为喜欢的诸侯王之一。

经过前几番的商讨,帝辛已经初定了东征大军的人数规模,乃是尽朝中精兵十五万,起战车八百乘,牛车千乘,战马五千匹,战象五百头,钱粮无数,百工巫医无数。帝辛原本想再次亲自出征,遭到了诸位贵族大臣的一致反对。

最后,大家商讨来商讨去,初定由太师闻仲挂帅调度,远征东夷,摆平一切叛逆,直抵大海边。帝辛说:“不用诸位进谏,这次必定是余一人在位时最后一征。一战平海内,与各位共享太平!以后若再有事,就不是余一人所能虑及的,且交儿孙去办吧!”

帝辛口中的“余一人”,是商王一贯的自称,常常出现在殷商的甲骨占卜辞中,意即天下为我一人所有。所有的大臣都颇为赞同“一人”这个出征方案。只有少师比干提出一点忧虑:“太师大军出征后,朝歌兵力薄弱,会不会有什么不测之忧?”

帝辛说:“朝歌以及四周王畿,就算十五万精兵抽走了。余一人一声令下,还能再起兵二十万,北边犬戎人已经被我大商收买,还有一个不怎么肯臣服的有苏国,国小地薄,量也没胆子作大乱;南边蛮苗跟我们隔着诸多江水,想杀到我朝歌,除非个个身上长出翅膀来;只有西边……”

想到西边,帝辛感到了隐隐的不安,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崇侯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