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明末海盗风云笔趣阁 > 第三十九章 厦门岛的变化(第1页)

第三十九章 厦门岛的变化(第1页)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厦门岛如今已经建成四个棱堡。港口两边修建了两个小棱堡,炮火覆盖港口前方区域。

这一日,厦门港人山人海。听说郑袭今日回来,许多民众自前来迎接。人们站在海边,面朝南方望着远方的海面。一盏茶的功夫,海面出现了一片风帆。接着两片、三片、四片……

只一会儿功夫,海面上的风帆多不胜数。上百条福船趁着东南风迎风破浪,向着厦门岛驶来。“五公子回来了,我们的船队回来啦!人们奔走相告。”

叶明轩第一次来福建,站在船头看向身边的少年,心中满是自豪。当时自己的决定多么英明,女儿将来即便做个妃子,也是祖坟冒了青烟。况且,观郑袭此人,绝非凉薄之辈。

当船停靠在码头,码头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郑袭一行人下了船,郑凯迎上前行了个军礼。道:“公子一路辛苦!”

郑袭回了个军礼,“还好!没有遇上台风,风浪不大。随行人员比较多,安排好住宿。”

“是!”

一行人离开码头前往郑宅,郑袭向前来码头接船的民众挥手致意!众人齐声道:“五公子好!五公子威武!”

洗过澡,星儿帮郑袭擦干头。“五公子,去年你还比我矮半个头,现在比我高了一寸。”

小月道:“五公子的衣服,半年就穿不了了。”

郑袭还真没时间注意这些,一年多时间长高了不少。他高兴道:“星儿姐姐、小月姐姐,是你们照顾的好。为了感谢你们……”星儿被郑袭偷袭,亲了一下。“小月姐姐也不能少……”一室皆春。

厦门岛义勇军兵营,议事大厅坐满了人。郑凯道:“半年多来,福建沿海各府。百姓安定,生活也比以前富足。特别是义勇军的民政政策,百姓特别拥护。但也有一些大地主,不肯执行政令。这些人,被强制送往琉球挖矿。这半年,一共送走1ooo多人。”

郑袭点了点头,“不要他们交税,他们还如此贪得无厌。全然不顾百姓死活,送去挖矿好。这些人送去挖矿,必须挖满5年才能释放。”

郑凯道:“今年五公子要求大力推广番薯,我们从澎湖购买了大量的番薯苗,免费分给农民。如今在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福州府,都得到了推广。特别是厦门岛,我们种了6万亩。”

“好!这件事做得非常有意义。我们福建山多地少,又台风多,水田经常颗粒无收。而番薯种在坡地,山上,不争地、不怕台风,能在水稻绝收的时候,保证大家不被饿死。”

众人点了点头,的确非常重要。

郑凯道:“福建省总指挥使丁顾明、副总指挥使刘国轩已经跟鲁王取得了共识。丁顾明和刘国轩正在定海整训军队,鲁王正在来厦门岛的路上。”

“2团休息两日,后天赶往定海。”

张月站起身,敬礼道:“是!”

安排好工作,郑袭叫大家放松两日,出去走一走。

酉时(下午5点),郑袭带上女眷和叶明轩一家,前往农田里挖番薯。郑袭道:“大家挖一亩番薯,看能有多少产量。”

大家齐声道:“好!”

叶薇儿看见郑袭用手抓住藤蔓根部,用手一提,一串像山药一样的果实从沙地里拔出来。大个的有几斤,小个的还没拳头大。“五公子,这个就叫番薯。”叶薇儿问道。

郑袭点了点头,“晚上做给你们吃。”

叶薇儿高兴道:“好呀!我还没吃过五公子做的东西呢。”

人多力量大,一亩地很快拔完了。准备了15担箩筐,还装不下。装了两趟,才把番薯装完。回去一称重,足有38oo斤。叶明轩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收获过程,38oo斤的产量让他感到震惊。

叶明轩问道:“五公子,番薯别的地方能种吗?”

“从南到北都可以种。厦门岛是沙地,比较肥沃,产量会稍高一点。别的地方,25oo斤~3ooo斤应该问题不大。”

“我的天呐!这能多养活多少人啦!”叶明轩激动地说。

“鲜薯含水量比较高,加工成淀粉大约能剩25%~3o%的重量。一亩地的产量,等同于1千斤大米。关键他不占地,又耐旱。”

叶明轩深深叹了口气,道:“十年前能推广,要少饿死多少人?我去北京城。经过安徽、山东、河北,饿孚遍地。那个惨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京杭大运河两边,经常几十里渺无人烟。路上到处是白骨,无人收殓。当年,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大旱。更是人祸,李自成、张献忠和满清鞑子,把整个中原祸害得惨不忍睹。”

叶明轩又道:“当时我就觉得明朝快完了。所以回家后,举家从徽州,迁到了广州。没想到还是没有躲过,幸好遇到了五公子。”

郑袭笑了笑,“您火眼金睛,慧眼识婿。”

叶明轩哈哈大笑。唯独叶薇儿听到了两个人互相夸赞,低着头,小脸羞得通红。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晚上吃着郑袭做的海鲜番薯粉,个个都说好吃。郑袭看着叶薇儿摸了摸肚皮,想吃,又不敢吃的样子。“薇儿姐姐,我下次再做给你们吃。”

叶薇儿用力点了点头,这才痛快地放下碗筷。“薇儿姐姐,想多吃点五公子做的番薯粉。”星儿叹了口气,道:“唉!奈何肚子只有这么大。”故意摸了摸小肚皮。气得叶薇儿,“看我不撅了你这小蹄子的嘴。”

星儿忙躲在郑袭身后,娇嗔道:“五公子救我……”

厦门岛造船厂,沈远航的儿子沈海涛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负责整个船场的运转。

郑袭看着同时建造的4条飞剪船,整个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沈海涛介绍道:“还有半个月,四条船可以建好。以后有了经验,会建造的更快。但是,也面临一些困难。一个是木材,一个是铜、铁。”

郑袭道:“这里的船场,以后主要是维修为主。造船,主要在琉球进行。那边,木材、铜、铁都不缺。你过去,接你父亲的班,负责整个船场。”

沈海涛深深一揖,“多谢五公子成全。”

“这是你努力的结果,我这里有一份新图纸,是按照尼德兰人的战列舰,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改良。图纸一定要保存好,不得遗失。”

沈海涛一揖,“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