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元年,七月初一。
三十五位扶桑大名抵达北都上阳,并在明政堂内接受了册封。
三十五个令制国从此改为“州”,令制国的守护大名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州刺史,名副其实的朝廷命官。
“山田桑,从今往后,咱就是大夏的朝廷命官了啊!”
“哈哈哈!恭喜柳山桑!你也是啊!”
明政堂外,一群扶桑大名穿着一身大夏官袍,学着大夏的礼仪相互拱手拜道。
不远处,几名大夏文官一脸不满地朝着这边看。
“哼!这群倭寇也配穿咱大夏的官袍?”
“就是!简直是礼崩乐坏!”
“张大人此言差矣啊,咱大夏不一向都是海纳百川吗?扶桑人在大夏当官大量例子也不在少啊!”
听到这,张勉白了这名官员一眼道:“放屁!扶桑人来大夏参加科举当差是一回事,直接让扶桑的大名来当大夏的官又是另一回事!”
“那张大人打算怎么办?”
张勉一听,立即沉默了。
他很清楚,让扶桑大名当地方官员,完全是李牧的主意。
这个李牧心思多着呢,他这是手底下没人了,又不想把扶桑这么一大块肥肉直接丢给文管集团!
当然,女帝陛下肯定也很愿意这样做。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来可以防止文管集团把手伸的太长,操控了大夏大部分的地方官员,二来,也可以制造对立,让文官集团们内斗!
现在,大夏的文官集团出现了三个派系。
一个是资历最老的士大夫群体,也就是右相当初留下的文管集团。
一个则是皇夫党,也就是李牧扶持的文官集团。
另一个,则是由这三十几名扶桑大名组成的扶桑派系。
文官内斗,总好过文官们攥成一颗拳头,一起对抗皇权。
当然了,李牧是不可能放任扶桑派这个异族派系做大做强的,让这三十多个扶桑大名担任刺史,只是权宜之计。
等到李牧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后,在一点一点地替换掉扶桑派的文官集团。
不过此刻……
李牧完全没有参加这次朝会。
甚至翰林院的所有官员都缺席了此次朝会。
此时,翰林院。
李牧毕竟是翰林院出身,所以当初在建造这座皇宫的时候,李牧还特意把翰林院给做得很大。
此前翰林院衙门一直都在皇城内部,但上阳城的翰林院,则在皇城外侧,占据了一坊之地,面积绝对称得上大了。
可翰林院上上下下,一共也没有一百个人,弄这么大的衙门,是干嘛的呢?
结果显而易见。
此刻的翰林院某处,一座巨大的厂房内,几名灰头土脸的学士一脸惊讶地盯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喊道:“成了!成了!哈哈哈哈!老夫我成了!”
“什么叫你成了?我们就没有功劳吗?”
“哼!要我说,你们都是废物!明明是李大人提供的想法!”
巨大的厂房内,除了十几名灰头土脸的翰林院学士之外,还有一群光着膀子,一身腱子肉的铁匠。
由于厂房内的温度太高了,众人此刻也是满头大汗,一身的锦袍都湿透了。
“对了!快去通知李大人!”
“好!”
翰林院主楼内,李牧正趴在桌子上,拿着一支笔画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翰林院学士大步跑了进来道:“大人!成了!成了!咱们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