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又是去给长辈拜年走亲戚,不在赘述。
当然继续引导父母干大棚的节奏不能停。其实李凯的父母在那天与舅表叔的聊天中已经有所松动了。再加上这一阵子离开的“忽悠”,父母已经开始下定决心了。
这天是正月初十,信用社已经开门了,父母拿上存折去了一趟提前取出来定期的存款15oo元。
说干就干李凯父母还是挺雷厉风行的,对于已经下定决心要干的事儿,他们从不犹犹豫豫的。
父亲借了村里的拖拉机,打算去一趟市里采购一些建材。
当然在李凯的软磨硬泡下,也随着父母到了市里。
1999年的市里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居民楼大多数是七八层高。路上跑的汽车也不太多。跑的最多的机动车是路过的解放牌卡车。这年头跑大车可是杠杠的赚钱,要不是李凯还小,他还真想自己去贷款买辆大货车去跑车去。市里人们的穿着倒是比村里人时髦的多,开始有了个性,不再是单一的灰黑色。
路两侧是各种各样的店铺。李凯感到一种复古的气息铺面而来。当李凯看到啥营生都是感慨商机无限,这才是先而知之的极大好处。因为信息差,认知差才是做生意的最大助力。
当李凯看到路边一家网吧的时候眼前一亮,要不是父亲在侧,李凯到时不介意去网吧感受一下这年代的网吧氛围。要是资金足够李凯也想开一个网吧,这年代网吧可是个来钱快的营生。
到了建材市场,买了些竹材,绑丝,铁丝啥的。又买了大棚用的塑料膜,还有一些袋装水泥。
现在干建材生意也是十分的有前途的,因为即将迎来房地产大爆。与之相关的建材生意自然是大赚特赚了。可惜没有本金和路子,见金山而不可取如之奈何。
父亲买完建材找了一个路边煮面条的,父母要了三碗面,李凯倒是吃到了外面的第一餐。腌肉打卤面味道还不错,李凯吃的津津有味。
在李凯的刻意引导下,父母去了一趟市里的菜市场逛了一圈,这里的摊位出租倒是价格合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父母打算以后菜种好了实在不好卖就来这里租个摊面,在这里卖。
之后父母去了市里的大型商一趟,去菜果区看了一下,问了一下市里的蔬菜采购渠道,但是问了个寂寞,看到打扮土包子似的一家人,售货员甚是讳莫如深,爱搭不理。看来向这里供菜的应该也是相关的固定户,要往这里供菜可是希望渺茫了。
随后父母在市里逛了一圈,也没买啥,实在是家里囊中羞涩,这里的东西价格又十分不实惠。与后世的平价商不可比。倒是买了些糖果,带回去给李凯,李伟俩兄弟吃。
从商出来之后就往回走了,由于拉着建材,拖拉机开的不快。等回了家,天色已经黑了。倒是李伟十分懂事,已经把饭基本都做好了,做的是面条,就等着父母回来下面吃呢!
等面做好就端上来桌子,一家四口围着桌子吃了起来。
“从明天开始打土砖,你们两兄弟也不要闲着,到时候来帮忙。”父亲说到。
“好的”李凯和李伟回到。
父亲又和母亲商议了一下打算收购村里的稻草帘子,这东西都是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拿绞线编织的,编好后,就等着专门来收购的二道贩子来收购,一般一年也就秋天来那么几次,因为秋天打草帘的人最多。现在收购村里的人应该很愿意卖。毕竟早卖早挣钱,这年头老百姓还是很缺钱的。
第二日,父亲用牛车拉来门口一大堆土,土堆旁边就堆着去年的麦秸秆。
父亲从秸秆堆里头刨出来还未腐败的有些亮的麦秸秆放进土堆里,浇水拿铁锹搅拌均匀,把混合着麦秸秆的泥块铲到提前订制好的木盒子里。李凯和李伟拿木模子把泥块磨平压实,在把木盒子倒转过来,把成型的泥块倒转出来,一土砖就这样成型了,在经过晾晒就可以使用了。
李凯的母亲则推着土车去村里收草帘子,价格还是按照去年秋天时的收购价,倒是没有坑大家,一天收购了一百多捆,大概是差不多够了。
在李凯一家人的努力下一天做了5oo块土砖,按照这个进度估计得在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做够足够多的土砖。
村里人见到李凯家要搞大棚蔬菜,有看好的,有不看好的,但是就是没有跟风的。老百姓试错车本很高,不管是现在还是几十年后都是这样。但是一旦有人做成功了,就会有无数人跟风,这就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做法和想法。就比如你家种中药财了,大家跟风,第二年价格就下降了,第三年就得赔本。一向如此,跟风之盛,莫过如此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李凯一家人一直忙活着打土砖。期间李凯家用一亩三的水田换了离村里很近的一块一亩的旱田。
用这块水田换的原因是水田比旱田的投入劳动力多,而且这块地离村里得有七八里地,以后搞大棚蔬菜种植,应该很难在种那块水田。而且李凯知道在以后这块水田是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的,这样看明面上是李凯家吃亏了,但是实际上是李凯家赚了。
新地换过来后,李凯家做好的土砖转移到这块新地上,以缓解家里门口有限的空间压力。
李凯一家忙到二月中旬总算是把土砖都打好了。由于李凯父亲是泥瓦匠,就没有请太多人来帮忙,只是请了交好的几个泥瓦匠好手,每天管三顿好饭,倒也没有给工钱。在忙活了近半个月后,在二月底大棚一侧的泥土墙算是砌好了。
墙砌好之后父亲把地犁了一遍。
之后是竹木结构架设,在铺设塑料膜,这个倒是请了村里不少人,很快就做好了。
看着慢慢成型的大棚,李凯一家人都是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