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达功成,就在此刻啊!
帝君看着第一张卷案,美目中略有喜色。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真是一好诗啊!
帝君心中不由得赞叹。
这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
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学子的自我形象。
描写中,充溢学子的报国热情。抒情时,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
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
帝君点点头,放下第一份,拿起第二份。看这字迹,细柔婉转,似出自女子之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帝君微微皱眉,沉声道:“诸位爱卿,此诗如何?”
“陛下,学生认为,此诗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
“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故而将其收纳。”
6游一拱手。
旁边的辛赞老将军,面色微微动容。
帝君笑了笑:“兵者,乃国之大事,为何河山,绝不可废。”
拿起第三份卷案,帝君眼神一亮。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情形。
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刻,形象概括。
刚写辞京,就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激烈战斗的场面。
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三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功力。
帝君心中,对此诗一番点评,谁言书生只有口舌之功,无报国之力?
“好!好一个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帝君赞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