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元问:“你的意思是放弃四郎吗?”
女官犹豫片刻,说:“殿下觉得哪个大王更能保全兄弟姊妹呢?”他们不能犹豫,一旦犹豫,便会给元贵妃那边可趁之机。
崔元元哀叹一口气:“我明白了。素之一定会爱惜弟、妹的。”
————————
高素之:弟死!
前朝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宫中,而宫中呢,虽然后妃们无法干政,却能够借助各种手段来影响朝政。
在泰始帝将芙蓉园赐给高素之后,一大堆弹劾的奏状如雪片般飞入宫中。无非是不合规矩,劝泰始帝改变主意。不过这次,齐王总算不是孤军奋斗了,司农卿裴隐、工部尚书宇文神阔以及将作大匠郑本初都出来替高素之说话。
泰始帝听着朝官的叽叽歪歪觉得烦,本来都准备改主意,用其它园林来换了芙蓉园息事宁人了,可在这一关头,郑本初悄悄地将试验出来的蹄铁上呈。
泰始帝年轻的时候跟着神武帝南征北战,厩中有不少跟随着他的爱马,看到蹄铁很快意识到这代表着什么。他眼神倏地一凝,也没声张,命将作监继续大批量打造蹄铁,而他则是将弹劾芙蓉园一事的奏状都驳了回去,甚至罢免了两个吵嚷不休的朝臣。
高素之没有去上朝,可就算消息能传到晋、魏二王府中一样,也会有人卖她一个好,悄悄地将消息泄露出。
蒹葭园里。
高素之歪在榻上,酷暑吹来的炎风终于消散了,自窗中徐徐扫来的秋风带着点清凉。她跟王映霜道:“真怕圣人那边将芙蓉园收回。”
看来泰始帝还是知道的,要马儿跑,就得给她喂草。不过想想还是觉得心烦,以前的清静是一点都不剩了。
“大王觉得那些谏官烦了?”王映霜觑着高素之的脸色,温和地询问。
高素之沉重地点点头,谏官们如果是“忠言逆耳”就罢了,可现在大多是为了私利。估计她那两个弟弟主导的。不过呢,高素之很快便驱散那点阴霾,她直起身,说,“要站在阳光下,这点是我必须承受的。”
她不想议论那些没意思的人,话锋一转就落在乐善尼寺上。高满、高神嘉都很好说话,爽快地掏出钱来资助乐善尼寺建立学堂。钱财一到位,动起工来就快了。高素之派遣了亲卫在那儿当建功,时刻盯着学堂的进度。王映霜呢,则是利用自己过去的人脉,物色在学堂教书的人选。
“对悲田坊的孤儿来说,拥有一技之长比熟读儒家经典有用多了。”高素之想了想,又说,“识字开蒙是必须的,至于朝中推行的经典,选几篇明智的读一读就够,数要学,技术也要学。”
说起来蛮容易的,做起来就困难了。这意味着她要重修一套“教材”。虽然市面上也有选本流行,可高素之不满意,这就得改。
“二娘。”高素之可怜巴巴地看着王映霜。要说对九经的熟悉,她哪里比得上王映霜啊!想要推进度,就得靠王映霜努力。
王映霜呷了一口茶,幽幽道:“大王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文章吧?恰好,大王将这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
高素之的脸色立马垮了下去,她起身蹭蹭蹭跑到王映霜身边,眨着眼睛,祈求似的望着她:“要是我着手,那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学堂是在乐善尼寺原有的基础上改建的,不是从零开始,进度就会非常快。要是到时候学堂建好、老师雇佣来,可教材还没准备好,那就尴尬了。
高素之故作可怜,谨记着边界,没去拉王映霜的手,而是悄悄地牵住她的袖子。
王映霜睨了眼高素之修长的手指,扬眉一笑,慢吞吞说:“我要是说不呢?”
“那我——”高素之气势一股,顷刻衰竭,“那我只能日日夜夜在你的耳边叨扰,让你生烦了。”
“谁要跟你日日夜夜了?”王映霜横了高素之一眼,将被她勾住的袖子扯了回来。上回在秋水园中过了夜,也只有那次而已。“我选文,你来抄写。”王映霜说。
她家的书铺、印刷坊也得到了新的技术,开始运转。当初那引起杜敏行、王泓矛盾的小册子就是从她名下的印坊出来的。要刻印书籍,那得要底本。她有责任督促高素之学习,当然不肯让她从这件事情里逃出。
“那是当然!”高素之拍了拍胸脯,她笑眯眯地望着王映霜,邀功似的说,“练字的事情我也没落下呢。”
她眼巴巴地看王映霜,眼神深处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王映霜看着好笑,顺着高素之的意思,夸奖道:“大王真棒。”
高素之闻言美滋滋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热情的笑。
算经不必高素之去整合,技术一类的书籍少有,可要高素之编纂,她可没那个本事,只能找精于此道的老匠们当师父教授。她们要做的是重编儒家典籍,一些在高素之看来是糟粕的,统统要剔出去。
有事要忙碌的高素之、王映霜两人更宅了。
一双双眼睛盯着齐王府,都等她下一步动作,哪知一点声息都没了。
晋王、魏王甚至是楚王都会宴请朝官,与人交游。这齐王呢,连自己王府的幕僚都不甚接见,只大门一关,谁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想要突破齐王府的那层障碍,势必要从内宅下手了。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请帖如天女散花般落入齐王府中——当然,邀请的人是王映霜。
在过去,王映霜都是靠着齐王的恶名来挡应酬的。如今知道高素之的谋划,她想要帮她,就得到处走动走动。毕竟从那些命妇的口中,能得到不少有用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