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嬷嬷道:“昨夜暴雪,昌州城外的贫民区有不少房屋倒塌,齐知府一早便来找谢长史,商量赈灾一事。”
顾聿知虽然年纪小,却也知道房屋倒塌的后果很严重。
他紧绷着小脸,好心情全都没了:“那城外的百姓呢?他们有没有事呀?”
母妃曾说,在他出生前一年,河东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雪灾,据说当时就有很多房屋倒塌了,导致河东很多百姓因此受伤甚至是失去了生命,父皇派了好多人去河东,好几个月才将灾情控制住。
这么一想,顾聿知就有些着急,可是他什么也不懂,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帮助城外的百姓们。
因着这些事,顾聿知上学的时候都有些心不在焉的,惹得陈典仪连连看了他好几眼,最后实在忍无可忍:“殿下,臣刚才讲到什么地方了?”
顾聿知茫然看着他,摇着小脑袋站了起来,愧疚道:“对不起陈典仪,我刚才没听……”
陈典仪来时就听徐嬷嬷说了这事,轻声道:“殿下可是担心城外雪灾情况?”
顾聿知抬起头看着他,小脑袋一点一点地:“雪一点都没变小,谢长史都跟着出去了那么长时间了,城外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啊?”
他戳了戳手指头,头也渐渐低垂了下去,声音带着沮丧:“我是亲王,我应该做点什么,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陈典仪倍感欣慰,看着顾聿知的神情也变得柔和了不少。
若是闻王殿下是个成年王爷,那么这种时候他出现在城外,那就是笼络人心的最好时机,可殿下现在实在太小,冒着风雪出去实在是不安全。
“殿下有这个爱民的心便是漠北百姓最大的幸运了。”见顾聿知眨巴眨巴看着自己,还带着些许委屈,陈典仪没忍住蹲了下来,“殿下不用担心,谢长史带着镖局的人一同帮忙赈灾去了,府中的采莲和采月也跟着一同去了城外,在齐知府设立的粥棚帮忙。”
顾聿知这下顾不得再想自己,焦急道:“采莲姐姐也去了吗?可是她不是风寒才好吗?”
采莲和采月是太娴妃的陪嫁小丫鬟,当年入宫时也不过才十一二岁,这两人也算是一直陪着顾聿知长大的,感情自然也很深厚。
顾聿知被“发配”漠北,她们二人只商量了一下就主动跟了过来。
“是采莲主动要求的。”陈典仪道,“城外灾情比较严重,不少百姓的房屋塌陷,衙门和镖局的人都在救人,采莲和采月两人就商量着去粥棚帮忙施粥。另外,谢长史以闻府的名义,向府衙捐赠了一批治疗风寒的药材。与此同时,秦院判作为府医一同前往,在城门口设立了诊治点。”
治疗风寒的药物,府里多的是,能帮上百姓们的忙,顾聿知自然不会计较,听到秦院判也去了,他小脸扬起一抹笑:“谢长史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安排了这么多的事情。”
秦院判的药汁虽然很难喝,但他医术高强,有他在城外,起码能让普通百姓们不受风寒的侵扰。
陈典仪脸上也带了笑:“是啊,谢长史这么做也算是一箭双雕。经历了盘下隆昌镖局一事,咱们闻府现在也算是在昌州小有名气,以闻府的名义参与救灾,可以提升我们的知名度,对镖局对闻府都有好处。”
顾聿知声音闷闷的:“可我又不是为了好处才想要赈灾的。”
草率了
顾聿知嘟着嘴,觉得很不开心。
陈典仪微愣片刻,随即明白过来他心中所想:“我们没有人会愿意发生雪灾,但是现在雪灾已经发生,我们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去减少伤害。但在做这些的同时,也能让我们闻府的名声上升,何乐而不为呢?”
顾聿知还是没说话,心情却好了不少,眼睛滴溜溜地转,终于明白了陈典仪之前说的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
陈典仪趁机继续道:“李记商行的人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组织了施粥,并在粥棚上挂上了李记商行的名字。和殿下相比,李记商行的行为才是真的只为名。”
顾聿知瞪大了眼睛:“之前不是说李记商行的人坏得很嘛,但他们愿意施粥,是不是说明也没有那么坏?”
但想到陈典仪刚才说的话,顾聿知有些不解的挠挠头:“大家不都是为了赈灾嘛,为什么要说他们是为了名呀?”
文修竹低声和他解释:“李记商行现在是漠北最大的商行,发生这么大的灾情,李记商行的人若是没有行动,漠北的百姓们一口一个唾沫都能淹死他们。殿下须知,做商人的,也是非常在意名声的。再者,李记商行就是靠米行发家的,这些年掌控着漠北粮价,施粥就能拥有好名声,李记商行怎么可能会不做?”
舒小涵在一旁连连点头:“文掌柜这点说得没错。在我们那个时代,若是哪个企业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么这个企业的股价绝对会受很大的影响。”
她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明星被锤死是个法制咖后,她所代言的奢侈品品牌第二天一开市股价就跌停了……
听文舒二人这么一说,顾聿知就明白了,正巧这时雪夜在院子里玩够了雪,听见他的声音撒欢似的跑了进来,攀着顾聿知的裤腿往上爬,一人一狼看着陈典仪的眼神都湿漉漉的:“陈典仪,大家都去城外了,我能不能也去?”
他知道自己现在什么忙都帮不上,但他还是想要看看。
陈典仪背着手看向窗外还在漱漱而下的暴雪,忽然笑了声:“殿下若去看了便能知道,李记商行的粥是所有施粥棚里最清淡的。但也因为如此,他所施粥的棚可以让灾民无限制加粥。如此暴雪之下,流离失所的灾民们能喝到几碗热水,已是很感激了,更别提这些热水里面还有几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