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些编修们在翰林院的地位都是很低的,升到侍读才算熬出一点头来,平日里都是他们向那些侍读请教学问,如今有一个侍读反过来向他们请教——虽然这侍读的水准他们都知道,可是总归是满足了这些文人的虚荣心,对贾政的态度也变得好了起来。
而侍读们对贾政虽然不满,但是他们也不敢在面上露出来,毕竟人家的亲家是国子监祭酒李大人,这李大人与他们翰林院的大人关系可是不错的,他们酸腐是酸腐,却也不敢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这日贾政刚从翰林院回到府中,王夫人便一脸笑容的对贾政说道:“老爷,咱们家又多了一件大喜事。”
贾政一愣,想了想最近府中唯一能称得上是喜事的就是珠儿和李纨成亲,难道又有谁要娶亲不成?东府那边贾蓉还小,唯有大房的贾琏年岁与珠儿相当,难道是他?
“是琏儿订下亲事了?”
贾政这话音刚落,王夫人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老爷怎么糊涂了,我说的这喜事可不是大房,而是咱们元丫头。”
元春?贾政脑袋嗡了一下,难道是……
“嫂嫂娘家二舅母的孙女儿嫁去了内务府一个管事的儿子做侧室,如今得了个名额,只要拿出五千两银子,那管事就能为咱们元丫头安排一个秀女的名额,老爷,五千两银子换一个秀女也不算多,若是元丫头得了皇上的青眼入宫做了娘娘,老爷你可就是国丈爷了!”王夫人说着脸上刚刚因为贾政提起大房亲事而产生的不悦全然褪去,只余一脸的狂喜。
国丈?贾政气急反笑了,今年是康熙五十年,自己三十四岁,当今皇上都多大了?还国丈?自己不限丢脸,估计康熙都拉不下老脸来把这么一个小姑娘选进宫去!
作者有话要说:【清宫的警卫制度】
清朝内廷法制严密,它没有统一的警卫机构和总管大臣,而是分设侍卫处、护军营、前锋营、内务府三旗包衣各营、神机营等机构,实行分工分区警卫,互不统属,却互相钳制,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精锐轮值于紫禁城内,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期轮值在紫禁城外。
又精选上三旗中武艺出众的高手作护卫,其中亲信担任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整个北京城,为拱卫皇宫为中心,处于八旗满洲官兵的层层布控之下。
这就是清代警卫制度的特色。
贾母议定贾政说事
对王夫人的想法,贾政气归气,可是王夫人话里的另一个信息让贾政有些不解,什么叫用五千两银子换一个秀女的名额?这贾家可是汉八旗中的镶白旗,他这几日看的史书上也明确写了,凡满、汉八旗的女子必须选秀,不许私自聘嫁。
先问出了心中的疑问,王夫人听后这才想起贾政晕倒后忘了大半自家事,连忙跟贾政解释了一通贾家因着荣、宁而公求来的恩典使家中的女儿免去选秀的事。
王夫人心里是认为老祖宗们都糊涂了,这八旗权贵子弟家的男人可全是要通过皇上赐秀女完婚的,没了秀女的资格就失去了成为这些权贵家中嫡妻、侧室的资格,只能嫁给汉官或庶民,这让王夫人怎么愿意。
“老太太可知道这件事?”贾政先没有说自己的态度,而是问了贾母的态度。
“还不曾与老太太说。”王夫人微愣,她也是刚得到的准信儿,偏巧这时候贾政回来了,她便先把这事说与了贾政听,却把老太太给忘了。
“还是先听听老太太的意思再说吧。”贾政说完,王夫人点头起身去了贾母的院子。
见王夫人走了,贾政的脸色难堪起来,眉头都皱在了一处,元春的事不能再拖了,只是他总是以为元春年纪还小没把元春的亲事放在紧要的地位,如今盲目的找女婿,万一找到一个中山狼可如何是好?
想了想,贾政还是把贾珠叫了来,贾珠如今与翰林院的一些老师和他岳父家那边认识的学士们走的很近,兴许他身边有合适的人也说不定。
贾珠听到父亲叫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当听完父亲说了元春的事后,贾珠的小脸也没了笑模样,宫里那是什么地方,母亲怎么会想着把大妹妹送到那里去!
“珠儿,你心里可有什么人与元丫头年纪相当,家世如何倒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品性纯良。”贾政说完,贾珠沉吟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若是老太太和太太都一门心思的想把大妹妹送进宫里去,就算真寻到家世品性皆好的,恐怕也无法改变老太太和太太的主意。”品性?早就被富贵给恍花了眼!家世?家世再好能好的过皇上,好的过那些阿哥贝勒们?
“既然这事是你舅母她寻到的门路,实在不行我去找你舅舅商量一下。”贾政听了贾珠的话也明白过来,他刚只想着若是在元春的秀女名额弄下来之前先把元春订出去,可是就算挑好了人选,贾母和王夫人那边不同意还是空想。
“爹,恐怕是不行,舅舅他……”贾珠咬唇不言语了,他如今结识的都是准备明年院考的秀才们,一个个都拜好了老师全是有才华的,在一起讨论文章学问至于也会涉及到些其他官吏,自家舅舅的人品,贾珠如今也看得十之八九了,他怕是巴不得自己的外甥女成了皇妃来为他的仕途增加筹码呢!
看贾珠为难的欲言又止的模样,贾政也明白过来些,也不言语了。
就在父子二人正难过的时候,东府那边派人来请贾政过府,说是东府在宴请宾客,其中还有工部的右侍郎大人也到了,贾政本不想去,可是这原版曾经工部的上司来了,自己不过去却是不好,更何况右侍郎是正三品,而自己如今的侍读是从四品,论官职的品级,他也不好拒绝。
让贾珠自去回书房好好温书,贾政换掉身上的官服换了较为正式的便服,去了东府。
东府如今热闹的很,贾政到的时候这群老爷们已经酒过三巡,此时正一个个眯着眼睛听着小曲儿呢,见贾政来了,贾珍忙迎了过来。
客套了几句,贾政便低声问了贾珍:“哪位是工部的右侍郎大人?”
贾珍知道贾政曾经摔坏了脑袋的事,此时见贾政问了连忙指着那坐在第一排左手边第三个的中年人说道:“那位就是年希尧年大人。”
年希尧?贾政下意识的想到了年羹尧,不过这想法只是在脑中闪过一下便被他给抛开了。
因着原版从不喜参加这些宴会之类的事,总是与一些腐儒在一处聊些虚学问,是以这群人与贾政并不熟悉,况且曾经贾政不过是个额外主事的小官,又不是荣府的长子,他们便也没刻意的结交。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先是这贾政的大舅子升了京官,然后就是贾政本人被康熙赏识成了皇长孙的侍读,虽然侍读这官也不大,可历来侍读都是主子贴身的信赖之人,这群人中都有着所依附的阿哥们,哪一个都想从贾政这里打听一些太子身边的事好去自家主子那里邀功,因此对贾政可谓是格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