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刘协 > 第401章 大魄力(第1页)

第401章 大魄力(第1页)

第4o1章大魄力

刘荣想过这事儿不太好搞,至少窦老太后这一关没这么好过。

但老太后接下来的反应,依旧比刘荣先前最悲观的预估,都还要更糟糕一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还需要我这瞎眼老婆子,再一点一点教给皇帝吗?”

只此一句,刘荣便立刻意识的事态的严重性,神色也顿时严肃了起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义大致是说背信弃义、舍本逐末的君主,会让整个国家被世界所抛弃。

但刘荣很清楚,窦老太后说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后世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根儿都没了,树,又如何立得住?

又如何活得下去……

“皇帝想要做什么,我明白。”

“但皇帝是否忘记了?”

“——太宗孝文皇帝,终归是太祖高皇帝,以及吕太后的庶子。”

“即便生母另有其人,太宗孝文皇帝,也终会要唤吕太后一声:嫡母。”

“皇帝,不是没有“嫡母”的人。”

“而太宗皇帝的嫡母,可不像是皇帝的“嫡母”那般,能被我汉家的皇帝三言两语之间,就能轻易废黜的……”

又是一番直言不讳的警戒,当即惹得刘荣面色又僵硬了三分。甚至就连一旁的栗太后,望向刘荣的目光也隐隐带上些许担忧。

这几年的太后生涯,也总归是让栗太后学到了点东西。

虽然还是不大能理解为什么,但栗太后至少也已经搞清楚:故孝景薄皇后,如今的薄太妃,对儿子刘荣到底意味着什么。

都不用说旁的,就一点。

——刘荣来长乐宫,拜会窦老太后和栗太后,遵循的是太祖刘邦五日一朝太上皇的先例,即每五日前来拜会一次,同两位太后说说话。

除此之外,便只有像今日这般,被窦老太后强行召来责问时,刘荣才会出现在长信殿。

而桂宫的薄太妃那里,刘荣除了每五日一次的照常拜会外,还要每个月至少一次的额外拜会。

栗太后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从不“无的放矢”的人。

尤其是在坐上皇位之后,皇帝儿子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有着相当硬挺的必要性。

再加上从家人——从母族外戚口中闻知的情况,栗太后才终于明白:皇帝儿子往桂宫走的那么勤,甚至是比走长乐宫都更勤一些,究其原因,便不在乎那句:现薄太妃,乃当今刘荣嫡母。

虽然早在孝景皇帝之时,薄太妃就被废黜皇后之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庶子刘荣,就可以真的不将其当嫡母看待。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当今刘荣对待桂宫、对待薄太妃的态度。

所以哪怕是装,刘荣也必须装出一副至纯至孝的样子,来给天下人看、来直言不讳的告诉天下人:朕虽庶出,但朕绝不会因此而颠覆纲常人伦。

嫡庶之别、尊卑之序,绝不会因朕是庶出,而出现一丝一毫的变化。

嫡长子继承制,嫡母当家作主,仍旧是当今汉室的主旋律!

最开始知道这些——知道皇帝儿子或真或假间,将那薄太妃看的比自己还重,栗太后固然也曾有些许不舒服。

毕竟~

咳咳,毕竟是栗太后嘛……

但后来,刘荣用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便成功说服了自己的母亲。

——刘荣做了皇帝,所以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做作样子,把薄太妃当自己的嫡母来对待;

但先帝老爷子十余子,即便除去栗太后所生的哥儿仨,也还是有十来个人。

这兄弟几个,可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做样子,也不需要对薄太妃恭谨有加。

而他们的嫡母,恰恰是如今的栗太后,将来史书之上的:孝景栗皇后。

于是,栗太后的态度当即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原先满腹牢骚,对嫡庶之别颇有微词,当即转变为对自己“先帝诸子嫡母”之身份的沾沾自喜。

后来诸王来朝,也让栗太后切实体验了一把嫡母太后的待遇,并明白了嫡母二字,在如今汉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所以栗太后很清楚:对于皇帝儿子而言,哪怕是先帝废皇后,也同样是需要恭敬有加、厚待奉养的嫡母。

废后尚且如此;

孝景薄皇后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不曾被废,且“有大功于社稷”的高吕太后呢?

刘荣对待早就被废皇位的薄太妃,尚且要如此这般;

更何况是作为开国皇帝正妻、太宗皇帝嫡母,当今刘荣曾祖母的高吕太后呢……

“近些年,皇帝的路,走的太顺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