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绝缨大会
养由基两脚站定,并不转动,箭到之时,张开大口,刚刚将箭镞咬住。
斗克黄又向儿子嘱咐道:“自今之后,你也不姓斗,我也不是你爹,你的爹就是他……”斗克黄朝老管家指了指。
这位将军见蜡烛灭了,一把将许彩儿揽到怀中,又亲又摸。
养由基挺身而出,前行十数步,背着双手,站在断桥的桥墩上,抬臂朝斗越椒一指,大叫曰:“斗贼,汝自夸箭术天下第一,吾当与汝一较高低,汝敢不敢?”
就在养由基挺身而出的那一刻,斗越椒已经注意到了。
他认识养由基,且也知道,他是楚庄王“一鸣”之时所选拔出来的俊秀之才,至于他因何被楚庄王选中,却是一无所知。今见他挺身而出,还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又背着双手走上桥墩,心中甚为惊讶。我斗越椒的箭术,这小子就是没有亲见,也该有所耳闻,竟然如此自负,难道他的身子,乃生铁铸的不成?
“不,不会。但他如此自负,又敢在箭术上和我一较高低,定然在箭术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还是当心一点儿好。”
“养由基,汝既然公然向我斗越椒叫阵,也算是一个汉子,我答应你。但怎么个比法,还请汝画一个道道儿出来。”
“请汝也立于桥墩之上,各射三箭,死生听命。”
“好!”斗越椒前行十数步,站到了桥墩之上,与养由基隔河相对。
因斗越椒心中有了一个当心一点儿的心理,昔日之霸气荡然无存,用近似无赖的口气说道:“这比箭之事乃汝提出,汝得让我先射。”
“好,汝为长者,理当先射,躲闪的不算好汉。”
一个说,“汝得让我先射”;一个说,“汝为长者,理当先射”。未曾较箭,斗越椒已显败矣,至少说,他在心理上和品德上已经输给了养由基。
哼,你小子真是个孩子。咱两个相距不及一箭之地,莫说三箭,只需一箭,老子便可要了你的命。斗越椒一边想,一边弯弓发了一箭,恨不得将养由基连头带脑射下河去。
谁知,“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养由基见箭飞来,将弓梢一拨,那箭便落入河中。
他有意气斗越椒,高声叫道:“快射,快射。汝要当心,只剩两支箭了。”
斗越椒知他在气自己,也不答话,反将第二支箭搭上弓弦,觑得真切,嗖地发来。养由基见那支箭来势凶猛,忙将身子一蹲,那支箭从头上飞过。
斗越椒叫曰:“汝说躲闪的不算好汉,汝为什么要躲?”
养由基回曰:“汝还有一箭,吾今不躲。汝射过三箭之后,须吾来射,不许赖账。”
斗越椒暗道,他如果真的不躲不闪,这第三支箭岂能射他不中?大声回道:“只要汝不躲不闪,吾射过这第三支箭后,若射不中汝,汝尽管还吾三箭。”一边说,一边取出第三支箭,端端正正地射去,高声叫道:“着!”
养由基两脚站定,并不转动,箭到之时,张开大口,刚刚将箭镞咬住。斗越椒这才“鞋里边长草——荒(慌)了脚了”。要知道,那一支箭是何等的力度,他竟然用嘴噙住了,看样子,这小子的本事在我斗越椒之上。有心拔腿而逃,可又一想,我号称大楚国第一勇士,官居令尹,又有言在先,这一逃,世人怎么议我?那兵还怎么带?罢罢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让他射吧。想到此处,强使自己镇定下来,高声说道:“吾已射过三箭,这一下该汝射了。汝若三箭射不中吾,还当吾射。”
养由基笑曰:“要三箭方射住你,便是初学了。我只一箭,管叫你命归地府。”
斗越椒乘机说道:“这可是汝说的,汝只射吾一箭,便叫吾命归地府。一箭射过之后,若还要射,便不是真丈夫了。”
养由基一脸轻蔑地说道:“汝放心,在下不会射汝第二箭的。”说毕,取箭在手,高叫一声道:“斗贼看箭!”虚把弓拽了一拽,却不曾放箭。
斗越椒听得弓弦响,只说箭来,忙将身子往左一闪。
养由基哈哈一笑曰:“箭还在手上呢,不曾上弓。咱俩讲过,‘躲闪的不算好汉’,你为何要躲?”
斗越椒一脸无赖地回道:“躲闪的不算好汉,但怕人躲闪的也不是好汉。”
养由基见他当众耍赖,十二分地将他小瞧,也懒得再理会他,又虚把弓弦拽响,越椒又往右一闪。就在他一闪之际,养由基嗖地射出一箭,斗越椒躲闪不及,这箭直贯其脑,他扑通倒在了河里。可怜好个斗越椒,号称楚国第一勇士,自幼驰骋疆场,斩敌无数,今日竟死于小将养由基一箭之下,引来楚军一片欢呼声。
叛军见斗越椒中箭而亡,慌得四散奔走。恰在此时,公子反、公子重、潘尪、熊负羁等将率兵赶到,分路追逐,杀得尸同山积,血染河红。斗旗为乱兵所杀;斗贲皇逃至晋国,晋成公用为大夫,食邑于苗,谓之苗贲皇。
斗越椒和晋国打了二十多年仗,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后代成了晋国人。
因为斗越椒作乱,楚庄王大开杀戒,将斗氏宗族,也包括成氏,不论大小,尽行斩首。
斗家,楚国最大的家族就这样灭亡了。
不,还有一根须儿。
斗克黄是斗谷於菟的孙子,是时担任楚之箴尹箴尹:官名,掌外交。,斗越椒造反之前,奉命出使齐国。回国途中,确切地说,行至宋国的时候,得到了斗越椒兵败的消息,随从们纷纷劝他:“别回去了,逃命吧。”
斗克黄不听:“君,天也。君命吾出使齐国,安敢不还报乎?”遂驱车进入郢都,连家都没有回,直接进宫向楚庄王复命。
楚庄王初闻斗克黄进宫,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汝说什么?”
伍参一字一顿地回道:“斗克黄出使齐国归来,要面见大王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