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继续去迎公子重耳尚有一丝转圜的余地,但若是退而其次迎回公子夷吾,只怕是必死无疑。
【重耳一听这事,就准备跑路,这个时候他对妻子说了一句很茶的话。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1]
你等我二十五年,要是我二十五年后还不回来,你就另嫁了吧。
真的,就那个时候的平均年龄……
重耳!你让人家等你二十五年?你那时候是去逃命,不是去继位,你根本就不确定能够在二十五年内就把人接去享福,你说这话亏不亏心呐!】
弹幕:啊这,这很难评价……
弹幕:主播你早说呀,那我就对他后面会做出放火烧山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了。
弹幕:所以后来呢?他当上晋文公之后,把妻子孩子接回去没?
【接肯定是接回去了。别急,咱按顺序来看。
重耳又开始逃亡,他逃到齐国之后,齐国的国君将一个宗女嫁给了他,又是一通恩恩爱爱。
哦忘了说,前面重耳在狄国也是恩爱生活了十几年来着。
重耳在齐国生活几年之后,齐国的国君死了,局势不妙起来,跟随重耳的狐偃等人就开始密谋要离开。
不巧被齐国妻子的侍女听到了,就密告给了妻子,妻子是个远见卓识的女人啊,她不仅杀了侍女,还告诉重耳要志在四方。
成语“志在四方”就是出自这个时候。
但是这个时候,重耳却说:“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2]
……
最后是妻子和狐偃等人用计,用酒把重耳灌醉后,带着他离开的。注意啊!前方高能!
醒来后的重耳暴怒,说要杀了他们,还说要是事情不能成功,就吃了他们的肉。[3]】
秦朝。
这已经不是嬴政第一次听到,有关于晋文公的故事。
但却是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听人以批判的口吻来说起。
在天幕的口中,晋文公似乎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这让嬴政觉得奇怪。
西汉。
刘彻一个人独坐着,此时他已经隐隐有点后悔独处的决定了,因为想说的话太多,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天幕是如何知道晋文公说过这些话的?”
“那朕……朕同皇后她们说的话莫非也……”
“哎,这还是天幕第一次这般详细地说起一个人的生平来,虽然难堪,但是可见天幕是认真去了解过这个晋文公的。但天幕对朕就是一知半解的,之前的抽奖,也没有给朕!”
唐朝。
“是《史记》!”
李隆基惊呼,他感觉有一股阴冷之感,如蛆附骨,一点点蔓延至全身。
《隋书》由魏征所写。
那后世所看的《唐书》、《唐史》呢?是何人所写。
李隆基顿时觉得,天幕口中有关于他的那些事情,他未必做了,说不定只是宋朝的人胡乱揣测,施加在他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