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帝业简介 > 第5章 将军百战死 可怜梦里无归人 二(第1页)

第5章 将军百战死 可怜梦里无归人 二(第1页)

李承文一行残兵败将,在历经大战后的几天,步履蹒跚地踏上了返回雁门关的归途。他们的队伍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和悲伤,每个将士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失落。

大战的残酷,让这些曾经英勇无畏的楚军将士们士气低迷。他们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和信心,只剩下满身的伤痕和无尽的痛苦。有些士兵默默地走着,眼神空洞,仿佛已经失去了灵魂;有些士兵则低声哭泣,为那些永远无法再回来的战友而悲痛。

回去的路上,虽然偶尔能遇到一些幸存的楚军将士,但他们的加入并没有给队伍带来多少振奋。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整个队伍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压抑和绝望所笼罩,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郎,我们现在离雁门关大概还有几天的路程,但是只要在这北疆,我就感觉心里不安。要不我们再加快点脚程?”关邢虽然满脸疲倦,但依然难掩内心的担忧。

李承文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关邢,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明白,在这荒凉且危机四伏的北疆,每多停留一刻,都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风险。虽然队伍中的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但安全回到雁门关才是他们此刻最大的愿望。

“邢老哥,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在这里久留。”李承文沉声说道,同时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在寻找着前行的方向,“跟大家说下,让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加快脚程,争取早日回到雁门关!”

随着李承文的命令传达下去,整个队伍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尽管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回家的渴望和对安全的向往却像一团火,在他们心中燃烧,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前行的动力。

他们相互搀扶着,踏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往雁门关的方向前进。北方的草原上,寒风依然凌冽,刺骨的冷风吹过,让每个人都感到一阵寒意,但是阻挡不了他们回乡的心······

并州,北疆,雁门关

自从五天前得知大楚三十万北征大军被鞑靼人歼灭的消息后,雁门关的守将燕楚便陷入了极度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他深知,作为大楚北疆的重要关隘,雁门关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大楚的安危。因此,他立即下令全关戒严,加强防御,以防鞑靼人的南下。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让燕楚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担忧。由于大楚皇帝带走了北疆所有的边军进行北征,导致现在整个大楚北疆的防御空虚,可以说是最虚弱的时候。如果鞑靼人趁机南下进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燕楚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远眺着北方的草原。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但同时也下定了决心。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守护大楚北疆的重任,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为了加强防御,燕楚紧急调集了雁门关周围所有的兵力和资源,同时命人派人请并州牧袁华支援雁门关,同时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和修缮。他还向朝廷去了紧急求援的奏折,请求尽快派遣援军前来支援。同时,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鞑靼人真的南下进攻,他将率领全关将士奋勇抵抗,誓死保卫雁门关和大楚的安危。他知道一但雁门关被破鞑靼人南下,那整个大楚都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三日前燕楚接到马邑郡信使传来的魏无忌亲笔信,信中所述,大楚皇帝陛下已经率领百人进入大楚境内,而魏无忌则正率领残余的楚军骑兵边阻击鞑靼人边后撤,计划从定襄郡入大楚,但是定襄郡并无高城坚墙,魏无忌只能尽量延缓鞑靼人南下的时间,尽量为燕楚争取时间,构筑防线。

魏无忌在信中明确要求燕楚严防死守雁门关,防止鞑靼人南下。燕楚知道这是魏老将军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肩上重任的再次提醒。

燕楚深知,此刻的雁门关如同大楚北疆的一道生命线,绝不能有失。

“将军,城中百姓已经基本都已经安置妥当,徐县令和县衙的人把百姓基本都安置在西城,同时已经把城中的粮食都集中了起来,只是···”来回令的亲兵有些为难道。

“怎么了,都这个时候了就不要婆婆妈妈,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燕楚眉毛一挑,不耐烦的说道。

“是,将军,徐县令说目前军械不缺,只是目前城中实在是缺人手,陛下北征,带走了雁门关的大部分兵马,目前城中可以兵马已经不足,虽然袁大人已经令两万并州兵急行来雁门,同时还在征招民勇,但是大约还需要十日才可能抵达雁门,徐县令清点完后,整个雁门目前可用之兵不足三千,该如何是好,请将军示下。”亲兵说完就等待燕楚的军令。

听完亲兵的汇报,燕楚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明白,兵力严重不足是他们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尽管军械充足,但缺乏足够的士兵来抵御数十万鞑靼人的部队,这就是使得雁门关的防守变得异常脆弱。

“告诉徐县令,让他把城中的能动都组织起来,协助守城。同时,将城中的妇女和老幼也动员起来,让他们为军队准备军需物资和伙食。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份力量,共同保卫雁门关。”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此外,传令下去,加强城防巡逻,确保雁门关的安全。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随时准备迎战可能到来的敌人。告诉将士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守阵地,就一定能够守住雁门关!”

亲兵听完燕楚的命令后,立即转身离去,传达燕楚的指示。

燕楚独自一人在雁门关的城楼上,远眺着草原的尽头。风从北方吹来,带着刺骨的寒意,仿佛能穿透他的铠甲,直入心扉。他的内心充满了沉甸甸的担忧,如同压在胸口的巨石,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重任。兵力悬殊,敌军随时可能南下,而他手中的兵力却严重不足。这种巨大的压力,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紧张。他担心自己无法守住这道关隘,担心城中的百姓会受到伤害,更担心大楚的安危会受到威胁。从军二十余载,他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大楚数百万百姓的安危会集中在他一人身上,集中在他这雁门关守将的手上。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动。他开始思考对策,盘算着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兵力,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在巨大的兵力差异下,燕楚的内心除了担忧和坚定,也不禁涌起一股对陛下的怨恨。

他并非轻易怨恨之人,但此刻,他无法不将心中的怒火投向那位丢下数十万大军独自逃跑的大楚皇帝。

如果不是陛下的一意孤行,非要北征鞑靼,今日的惨败或许根本不会生。三十万大楚精锐,就这样在陛下的私欲下损失殆尽,将大楚置于这危险之地。每当想到这些,燕楚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痛,那三十万楚军中他雁门将士就有三万余人,这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边军将士,就这样葬送在了北疆草原,他怨恨陛下为何不听忠言逆耳,为何要冒险行事,以至于让大楚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然而,他也知道,怨恨并不能解决问题,他必须放下这些情绪,全力以赴地应对眼前的危机。

于是,燕楚深吸一口气,将这股怨恨压下,转化为更加坚定的决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即使兵力悬殊,他也能够守住雁门关,守护大楚的安宁。

“娘希匹,不就是一死嘛!”他大声吼道,仿佛是在宣泄内心的压力和豪情。他燕楚从未怕过死亡,只要能够守住雁门关,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说完这句话,他转身下了城头,走向了正在等待他的将士们。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异常艰难,但他也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

东都,大楚都城,坐落于中原腹地,自古以来便是繁华盛丽之地。城郭巍峨,四面环山,洛水穿城而过,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将这座古都装点得愈灵动。城墙高大而坚实,青石铺就的路面宽阔平整,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色旌旗迎风招展,彰显着都市的繁华与活力。城中建筑错落有致,既有古朴典雅的宫殿庙宇,又有精致小巧的园林楼阁,每一处都透露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韵味。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阳光洒在青石路面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辉,映照出这座都城的无尽繁华。朱雀大街上,各国的商队穿梭其中,异域的语言和服饰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彰显着大楚都城的盛世气势。

百姓们或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摊位前挑选着心仪的商品,或携家带口悠闲地在街头漫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仿佛在这繁华的都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安乐。

然而,这平静的氛围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只见一名边军校尉,身穿明光铠,背后插着八百里加急的信旗帜,从朱雀大街的远处疾驰而来。他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紧迫与焦虑。

大街上的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惊得纷纷侧目。他们避让开来,让出一条宽敞的通道,目光紧紧地跟随着疾驰而过的骑士。马蹄扬起的尘土在空中弥漫,仿佛为这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帷幕。

那骑士一路直奔皇城,身影在尘土中若隐若现,更显得事态紧急。周围的百姓不禁开始议论纷纷,猜测着这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到底带来了什么消息。

“这是鸿翎急使,而且还是从北方来的,这怕不是来传大胜消息的吧?”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期待的神色,“这仗都打了快一年多了,我家隔壁的王婆子的儿子就在大军中,那老婆子整天上香拜佛祈求他儿子平安无事,这下终于可以安心了。”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哎,不对吧,我听我在兵部当差的堂兄说,前方大军不利,整个兵部的堂官们都急得焦头烂额的。这怕是有变故吧?”一位中年男子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东都的百姓们议论纷纷。他们或期待、或担忧、或猜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关切。而那位疾驰而过的骑士,则仿佛成为了他们心中悬而未决的谜团,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八百里加急,北疆急报!八百里加急,北疆急报!”这突如其来的喊声犹如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皇城的平静。平时在皇城里行走的人们总是习惯于低声细语,生怕自己的声音稍大一些会惊扰到宫中的贵人。然而此刻,这声急切的呼喊却像一道惊雷,划破了皇城上空那层无形的寂静。

守城的禁军们听到这声呼喊,立刻精神一振,他们知道这是有重大消息传来的信号。一名禁军将领迅迎上前去,从疾驰而来的信使手中接过了那封紧急军报。

而皇城内外的官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动了。他们纷纷抬起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脸上露出了惊讶和关切的表情。他们知道,这声呼喊所代表的意义非同小可,北疆的战事一直牵动着整个大楚的心弦,如今这声急报,无疑是为这场战事又增添了一层厚重的阴云。

皇城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各宫各殿的门户相继打开,宫人们纷纷探出头来查看情况。而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贵人们,此刻也放下了手中的事务,纷纷聚集到了大殿之中,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

此刻,大楚的朝臣们都集中在乾阳殿内,气氛凝重而紧张。自从大楚皇帝杨玄御驾亲征以来,留守东京的朝臣们几乎日夜无休,不断调运军粮、军械,以确保前方的战事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援。

作为大楚皇帝杨玄的次子,燕王杨敢在此期间总领朝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敢,仿佛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然而,在他的心中,也难免有一丝隐忧。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杨玄一直对先太子杨守的离奇病逝心存疑虑,甚至怀疑是自己的儿子们所为。因此,杨玄一直未重立太子,而是将朝政大权交给了他这个次子。

虽然得到了父亲的信任,但杨敢也清楚,这份信任并非毫无保留。他代理朝政期间,所有政令都需要传到北疆大营由杨玄御批,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同时,三弟齐王杨勇率领的左右翊卫守卫着皇城,也在无形中对他形成了一种掣肘。

尽管如此,杨敢并未感到气馁或沮丧。他明白,这是父亲对他的不信任。他深吸一口气,将内心的杂念抛诸脑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眼前的朝政大事中。

就在这时,乾阳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守门侍卫的禀报声:“八百里加急,北疆急报!”杨敢和朝臣们闻言顿时精神一振,他们知道,这份急报将决定大楚未来的命运。杨敢迅下令让信使进殿,同时心中默默祈祷着前方的战事能够传来好消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