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黄帝内经出处 > 第11章 古文解析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第3页)

第11章 古文解析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第3页)

黄帝接着问道:“如何调理这两者呢?”岐伯回答说:“如果能够了解七损八益的道理,那么就可以调和阴阳;如果不懂得运用这个道理,就会导致早衰。人到了四十岁,阴气就会自然衰减一半,起居活动也会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就会开始发胖,耳目也不再聪明。到了六十岁,阴气就会完全衰竭,阳气也会大衰,九窍功能减退,出现下虚上实的症状,涕泪也会一起流出。因此,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身体就会强壮;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身体就会容易衰老。所以,虽然同样是人,但结果却不同。聪明的人能够洞察相同的道理,愚蠢的人却只能看到不同的现象。愚蠢的人正气不足,聪明的人正气有余,正气有余就能耳聪目明,身体强壮,即使是老年人也能恢复强壮,壮年人就更加强健了。因此,圣人不做无益于身体的事情,以恬静愉快为贵,在虚无的境界中随心所欲,保持意志的畅快,这样就可以延长寿命,与天地长存,这就是圣人养生的方法。”

岐伯在这里提到的“七损八益”,是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的一种说法,具体内容已经失传。但是,从岐伯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七损八益”的核心思想是调和阴阳,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这段话中,岐伯还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就会逐渐衰老,如果不懂得养生之道,就会导致早衰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们应该注重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最后,岐伯又提到了天地阴阳的不足对人体的影响。他说,天不足于西北,所以西北方属阴,而人的右耳目也不如左边的聪明。地不满于东南,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如右边的强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地阴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性也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人们在养生和治疗疾病时,也应该考虑到天地阴阳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总的来说,这段对话主要阐述了阴阳失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养生来调和阴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也强调了天地阴阳的不均匀性对人体的影响,提示人们在养生和治疗疾病时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这些思想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七、古文4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右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八、对古文4:“阴阳应象大论”深度解析

论治思想:洞察疾病,守护健康:

黄帝问道:“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东方属阳,阳气的精华向上汇聚,所以在上部就会精明而下部就会虚弱,因此会出现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利的情况。西方属阴,阴气的精华向下汇聚,所以在下部就会强盛而上部就会虚弱,因此会出现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利的情况。所以,同样是感受邪气,如果邪气在上部,那么身体右侧的症状就会比较严重;如果邪气在下部,那么身体左侧的症状就会比较严重。这是由于天地阴阳的分布不能完全均匀,所以邪气才会停留在人体的某些部位。”

天空有精气,大地有形体,天空有八方的纲纪,大地有五行的道理,所以天地能够成为万物的父母。清阳之气上升于天,浊阴之气沉降于地,因此天地的动静变化,是以神明为纲纪的,所以能够使万物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只有贤能的人,能够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地之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犹如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九窍犹如水注之气。以天地的阴阳来比喻人体的阴阳,那么人体的阳气就像天地之间的雨一样,人体的阴气就像天地之间的风一样。剧烈的气候就像雷霆一样,反常的气候就像阳气一样。因此,如果治疗疾病不遵循天地的纲纪,不运用大地的道理,那么灾害就会降临。

当邪气侵袭人体时,其速度就像风雨一样迅速。所以善于治疗疾病的人,会在邪气刚刚侵袭人体皮毛的时候就进行治疗;其次是在邪气侵袭人体肌肤的时候进行治疗;再次是在邪气侵袭人体筋脉的时候进行治疗;然后是在邪气侵袭人体六腑的时候进行治疗;最后是在邪气侵袭人体五脏的时候进行治疗。如果邪气已经侵袭到人体的五脏,那么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往往是半死半生的状态。因此,天之邪气侵袭人体,会伤害人体的五脏;水谷的寒热之邪侵袭人体,会伤害人体的六腑;地之湿气侵袭人体,会伤害人体的皮肉筋脉。所以善于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人,会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通过观察疾病的太过与不及的道理,发现疾病的微小变化,从而进行治疗,而不会出现失误。善于诊断疾病的人,会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脉象,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审察清浊,从而了解疾病的部位;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听病人的声音,从而了解病人的痛苦;通过观察权衡规矩,从而了解疾病的主要症状;通过按寸口脉,观察脉象的浮沉滑涩,从而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并进行治疗。如果诊断没有失误,那么治疗就不会出现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说:疾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可以用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疾病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那么可以等到疾病衰退的时候再进行治疗。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该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对于病邪轻浅的疾病,可以用发散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病邪深重的疾病,可以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正气虚弱的疾病,可以用扶正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形体虚弱的人,可以用补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精气不足的人,可以用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病邪在上部的疾病,可以用吐法进行治疗;对于病邪在下部的疾病,可以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中焦胀满的疾病,可以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有邪气侵袭的疾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病邪在皮毛的疾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病邪在体内的疾病,可以用发散的方法进行治疗。审察疾病的阴阳属性,以区别疾病的刚柔。阳病应该用滋阴的方法进行治疗,阴病应该用壮阳的方法进行治疗。确定疾病的气血虚实,使其各守其位。血实的疾病应该用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气虚的疾病应该用补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这段对话中,岐伯向黄帝阐述了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他认为,治疗疾病应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在疾病初期,应该及时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在疾病严重时,应该等待疾病衰退后再进行治疗,以减少治疗的风险。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外感邪气引起的疾病,应该根据邪气的性质和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内伤疾病,应该根据疾病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岐伯还强调了针刺治疗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诊断疾病时,应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象、呼吸、声音等症状,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和虚实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待续

喜欢深度解析皇帝内经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