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像曹炳这般幸运得以升职。比如说李景隆,尽管他所领导的第二师在不断展壮大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扩编,但最终还是被拆分为了两个独立的军。
至于这两个军的军长人选,则分别由徐允恭和汤鼎出任。而此时此刻,前来接替徐达防务的,恰恰就是这两支刚刚组建而成的新军,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当父亲徐达休整之时,儿子徐允恭便挺身而出,毅然肩负起守卫边疆的重任。
如今大明朝辽阔的疆土之上,划分出了整整十三个军区,它们宛如璀璨星辰般分布于这片广袤大地,各自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位于东北地区的东北军区,镇守着边疆要塞,抵御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北平军区则以其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英勇善战的将士们,扞卫着北地的安全。
直隶军区作为京畿重地的守护者,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确保朝廷中枢的稳定无虞。
山东军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厚兵力,成为海防线上一道坚固的屏障。
遥远的南方,安南军区守护着边境安宁。
安西军区则在西域之地展现出强大的军威,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陕甘军区地处西北要冲,不仅要应对外敌入侵,还要平息内部叛乱,可谓任重道远。
山西军区依托太行山脉等天险,构建起严密的防线。
两广军区掌控着南海之滨,他们的存在使得海寇不敢轻易来犯。
云贵军区则在崇山峻岭之间,守护着西南边陲的和平与繁荣。
至于那广袤无垠的大漠地区,则有漠北军区和漠南军区两大劲旅分庭抗礼,他们纵横驰骋于风沙之中,保卫着边疆的安定。
最后,还有那神秘而广阔的新疆军区,犹如一颗镶嵌在西陲的明珠,闪耀着光芒。
此外,直属炮兵部队更是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精锐力量,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直隶军区司令员:太子朱标,下辖第1军、第2军、太子近卫师、金吾卫、飞龙旅(热气球空军部队)。
东北军区司令员:秦王朱樉,下辖第5军、第13军,海军。
山西军区司令员:晋王朱棡,下辖第11军、第21军,炮兵2个师。
北平军区司令员:燕王朱棣,下辖第4军、第7军。
山东军区司令员:原新军第一师师长朱丛昊,下辖第6军、第1o军。
陕甘军区司令员:原新军骑兵师师长赵广杰,下辖第3军、4个骑兵师。
安西军区司令员:原新军骑兵师副师长赵广华,下辖第9军、第19军。
云贵军区司令员:黔国公沐英,下辖第8军、第12军,以及炮兵两个师。
漠南、漠北军区司令员:颍国公傅友德,下辖第15军、第22军、23军、炮兵部队。
安南军区司令员:永昌侯蓝玉,下辖第24军、第25军。
两广军区司令员:原新军第三师副师长李承宗(书友),下辖第16军、17军。
新疆军区司令员:原新军第三师师长刘云飞,下辖第18军,以及骑兵2个师、炮兵1个旅。
从此次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军改当中,人们能够清晰地洞察到朱标那颗雄心壮志的心究竟有多么宽广辽阔。甚至连一向威严无比的朱元璋,都不禁对自己这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心生钦佩之情。
先说那三位雄踞一方的亲王,他们各自统领着精锐强军,麾下所统率的兵马加在一起,便已然达到了令人咋舌的七十万之众!这无疑展示出了朱标在军事布局方面的深谋远虑和果敢决断。
而紧随其后崭露头角的,则是那些新军中涌现出的杰出将领们,他们堪称明军中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像朱丛昊、赵广杰以及李承宗等年轻有为之人,皆是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勇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由他们所率领的士兵总数相加,亦是过了一百万之多。如此强大的军力配置,使得明朝军队如虎添翼,实力更加强劲,也是朱标的强大后盾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曾跟随明太祖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立下赫赫功勋的开国将领与勋贵们。例如沐英、蓝玉以及傅友德等等,这些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同样手握重兵,其所统辖的军马数量亦多达八十万左右。可以说,他们是明朝军队中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不得不提的便是太子朱标亲自掌控的部队了!
起初,朱元璋对于让朱标执掌兵权一事心存顾虑,他深知若是朱标掌握了如此庞大的兵力,恐怕很难安安稳稳地留在京师之中。
然而,当他仔细思量过后却现,面对如此众多的精兵强将,如果将这些军队交予他人指挥,又怎能让人真正放心得下呢?思来想去,最终朱元璋也只能无奈地做出让步,同意让朱标拥有属于自己的三十万大军,其实朱标自己也有私心,一来是还想出去,没兵怎么出去,二来,各方虽有牵制,可是现在明军的战力强劲,要是有个什么。。。
由此可见,此时的明朝军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
无论是身份高贵的皇子亲王、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勋贵,亦或是在帝国军界崭露头角的耀眼新星,无一例外都被囊括其中。
他们彼此之间,在外时乃是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后背交予身旁战友的亲密袍泽,然而在内,这几方势力却又相互制衡、牵扯不断。各方皆有着各自不同的说辞与立场,时而明争暗斗,时而暗中较劲。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整个帝国的政治舞台和军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