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接受过好的教育,能够考上真正的警察,他会是一个好的警察吗?
答案是一定的。
舞台上,陈乐章用完美的表现,把身份认知的转变,这种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心理过程演活了。
形象生动,让人拍案叫绝。
这个小品搞笑吗?观众的反应已经给出了答案。
有内涵吗?
太有内涵了,但这种内涵,不是陈乐章和朱正青表达出来的。
最后的结局陈乐章被抓了起来,没有什么你好我好皆大欢喜的局面。
有时候人的身份,就在于身上的那身皮。
陈乐章穿着警服就是警察,不穿就是小偷。
像极了《无间道》里的刘建明和陈永仁。
每个人都在身份上挣扎,一辈子都脱不了身。
《警察和小偷》,让观众们笑过之后,又陷入了沉思。
这种搞笑,不是低俗的搞笑,也不是强行煽情的尬笑,这种搞笑很高级。
低级的搞笑很容易,出丑卖乖,夸张的语调,愚蠢滑稽的表演,自然就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只不过这种搞笑,笑过之后什么都没有,甚至很多人都觉得不好笑。
再高级一点的搞笑,就是讽刺攻击他人,话里话外都在占便宜,类似于捧哏和逗哏,把捧哏说的一无是处,笑点这就有了。
只不过这种搞笑,容易走歪,开口就是下三路,除了荤段子就是伦理那点事。
笑笑还行,难登大雅之堂。
很多人都对这种搞笑有种生理性不适,看着就别扭。
不仅如此,还容易教坏小孩子。
更高级一点的,就是自嘲,从弱势角度自嘲,然后代入到强势角度,制造出剧烈的反差。
小偷是弱势群体,警察是强势群体,陈乐章从弱势转为强势,又从强势跌落到弱势,创造了一系列的反差,笑点也就来了。
《警察和小偷》就是高级的搞笑,高级的剧本。迷迷糊糊的陈小二,沉迷到警察角色里不能自拔,最后用一句台词道尽了一切。
“我是小偷?!我怎么能是小偷呢?”
强烈的戏剧冲突,在两位老艺术家的演绎下,彻底封神。
《警察和小偷》十几分钟的小品,收视率节节攀升,几乎没有出现流失。
网上有人形容节目的精彩用了这么一句话:“外面的鞭炮暂停了17分钟。”
“实在是太精彩了,我都舍不得挪开眼睛。”
“这样的节目,才是真正的小品啊!”
“我本来以为《不差钱》已经天下无敌了,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还有更猛的小品。”
“封神!”
视频片段被到处转,网友们打上的标签都是“封神!”
观众们对这个节目给出了最高评价。
小品里有讲道理吗?
实话实说,朱正青讲道理了。
但大家并不反感,因为他是在给陈乐章讲道理,用一种很平等,很暖心的方式讲道理。
而且这个道理,归根结底,是大家自己悟出来的。
年轻人很讨厌讲道理,但他们讨厌的不是讲道理这件事,而是讲道理的方式。
他们不喜欢被按住脑袋,用爹味十足的口气给他们讲道理,这样的道理,你越讲,他们越叛逆。
现在的小品不好看,也有这个原因,演着演着就开始讲道理,强行升华,尬得脚指头都能抠出来三室一厅。
还是那句话,大过年的受教育,脑子有毛病。
《警察和小偷》,把收视率拉高到了峰值,已经越了去年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