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第一座砖厂建立了,毛有寿(姜东会)负责砖厂,任厂长。
从宁远和皮岛送过来的木匠和窑匠,还有其他匠师,三班倒的开始干活,三班倒干活虽然很辛苦,相比在宁远和以前的皮岛,这里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
大明做工,月钱一般一钱半银子,吃的是霉的杂粮,有时候工钱少,或者不工钱。在济州岛,砖厂干活每月两钱银子,干的多,生产质量好,还可以按计件多工资,每月还有高温补贴1钱银子。五天8小时制,一周休两天。不休假上班有双倍工资拿,包吃包住,菜是两荤两素一汤,住宿一人一个单间,4套四季蓝色工服,有劳动能力家属安排工作,小孩上学免费读书,还有郎中免费看病,药钱也比外面低一半。
毛有寿(姜东会)把制作土砖方法图册,交给了这些工匠师傅,给这些师傅们分配了职务,还做了明确分工。
第一道工序选土和泥:
烧制土砖对于泥土还是有些要求的。选好点后,开始挖土,挖出来的土要打碎,并要拣去里面的石头瓦片树根等所有杂质,堆成土堆后,就可加水,进行和泥,这正是砖瓦的第一道工序和泥。等水渗透后,
男人,妇女半大儿童就赤着脚走上土堆,开始踩踏,边踏边用铁锨翻反复踏。让泥土和水充分混合,形成泥巴块,让其有很好的粘稠和韧性,这个环节是最吃力的。
第二道工序是做砖坯。每家每户分两套砖坯模具,损坏只能自己花钱买。做砖坯的工具是一个用厚木板做的木案板(平台)和一个砖模子,
砖模子是长方形的木盒子,有2种,一种是只有装一块,另外一种可装两块砖泥,就是一次可以“倒”两块砖。
刮板,底下有根绳子。用来切开泥砖,等泥巴和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制作砖坯了。那时候我记得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的举起然后用力砸进砖模里。
然后用力压平,依稀记得还有用木板拍平。让泥在砖模中充分填实,不中空。上面一层多余的工人会用刮板工具给刮平。
刮平后,就端着砖斗子走到早已平整好并撒了草木灰的平场上,弯下腰,垂直着把砖斗子往下一扣,一块方方正正砖坯就轻轻地摆在地上了。
这个时候全凭的技术和手劲。扣时用手重了,砖坯掉在地上就会变形;
手轻了又一次倒不下来。倒不下来就麻烦了,就要端回去铲下来回笼重新做。这里体现了前面和泥的重要性了。
一块,两块。。。。。。
重复下来,一排排的砖坯就整整齐齐地摆在平场上了。在摆放的同时,再用稻草稻草盖在上面,刚做出来的砖坯不能暴晒,暴晒砖坯会裂口子。在等砖坯慢慢阴干。时间大概多长已经记得不清。
当砖坯阴干后,才会把砖坯一块块集中起来码成一人多高。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需要等砖坯晒干水分,这样砖的才可以保证使用寿命长。
第三道工序是烧制砖窑:
如果说前面都是力气活。这个烧制砖窑可是技术活了。
窑匠建设砖窑。这个一般人是不会的,前期要是建设不好,后面的烧制的砖都是不行。
弄一块平整的空地,先用土砖围好一个圆圈,然后一层一层加煤饼、一层一层加砖,最底下层留很多直通中间空口,是后面烧制的时候使用。
再用铁丝捆绑紧,以免烧砖时,生危险。直到差不多到5米高,才算搭完。
第四道工序是烧砖:
烧砖关键是火候。火太大就把烧成“铁砖”,又硬又重,打都打不碎。主要问题是走了形,又弯又扭,根本就用不成了;火太小,又会烧成生砖,掏出来轻轻地一碰就散了。
加水的目的主要是降温、定型,这一道工序必不可少,砖瓦颜色好不好、耐用不耐用也在这一道工序上。
几天后,一砖窑就出炉了。有了砖才可以盖新房,住新家。
现在他们越干越有奔头,修的筒子楼也是自己的。他们还有探亲假,后来有一部分招募匠师没有带家属,这次回宁远探亲,他们带回去最多的是大米,辽东地区目前大米价格一石七八两银子,济州岛大米价格一石才3钱银子,这么大的差价,回家不花钱,还净赚一笔。济州岛到天津码头有直达货运船,船票才5钱银子。
现在济州岛的工人,福利待遇好,男的干到55可以退休、福利分房、包吃包住,看病不花钱。一个人参加工作,对家庭来说是一件庆幸的事,这意味着增加了家庭收入。对一个人来说,一生有了依靠。可以说,只要进了毛文龙体系工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工厂负责。
沈世魁在宁远城一口气开了3o家粮店,一石大米才卖6钱银子,银子先兑换成纸币,才可以购买,不限量供应。大明的盐铁,粮食,布匹等赚钱的行业,都被文官太监勋贵外戚给垄断了,想要进入这些行业,只能拉他们入伙。毕自肃,字范九,号冲阳,淄川县(现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庄人,宁兵备道参议、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
由毕自肃来做担保人,以股份制的形式给他们分钱,管理和运营我们做。各地粮商行会不希望友商多,垄断才有暴利。在行业行会的垄断下,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新的粮店开业了。垄断带来了暴利,粮价一年高于一年,只是苦了底层百姓。
新开的粮店,底层百姓也不敢卖粮给他们,他们这些新店没有粮食,自然开不起来。
宁远这种军事重镇,军户和他们的家属不下十万人,再加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人,商人伙计,总人口要达到二十万。
谁都知道是人就得吃饭,这些人都是纯粮食消费者,看好宁远的人多着呢,要是谁想来都能来开粮店,那还赚啥钱。